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周伟:你的照片不会说谎

周伟:你的照片不会说谎

无忌原创
满异
my
2009-10-02

        自由摄影师周伟对怒江人生活的关注始于2003年,他被当地傈僳族※※※徒的赞美诗所召唤,从此不断回到那里,持续拍摄了五年之久,作品集合成《怒姆乃依——怒江大峡谷的双重生活》。

        在这个长期纪实项目中,周伟强调摄影师对作品整体的控制力,从准备到拍摄到编辑,每一步都下足了功夫;在每一张照片的拍摄中,作者反对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而强调“瞬间的背后”,即表现人物的常态。《怒姆乃依》令人联想到道家的“天人合一”,一面是大峡谷的环境制约,一面是※※※长年以来的人文教化,在这样的“人地关系”浸淫下,作者因情感而真正融入怒江,融入傈僳人。由此才能获得忠实于作者的影像,正如周伟所说:“最终你内心有多少东西、多少认知、多少情感,你的照片不会说谎。”

 

延伸阅读:     46个国家的移民影像:萨尔加多“移民”系列

 

 

自由摄影师周伟

 

“我拍怒江,只是在拍自己罢了”


 

 

         色影无忌:“怒姆乃依”是傈僳语“怒江”的意思,你对怒江和傈僳族的关注开始于怎样的契机?又是什么驱使并且支撑你连续5年不断回去拍摄?讲讲这部作品的拍摄历程吧。

        周伟:第一次去怒江是2003年的7、8月,那次的主要目标其实是独龙江。之后在当年底又去了,第二次是被当地※※※徒的混声四部合唱所牵引,去过圣诞节的。而确定以怒江大峡谷为内容做专题则是2005年的事情,那些年,怒江干流建坝开发水电的讨论不绝于耳,另一方面,当地傈僳族、怒族人的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也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明显地在嬗变,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长期观察与拍摄的题目。5年来,我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长期生活在那里,每次只能在那儿呆上1-2个月,我希望能够观察到他们完整的日常生活,需要在不同的季节和宗教活动期间去往那里,而即同在一个大峡谷中,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习俗和生活内容也有很多差异,当然我更需要不断观察和体会怒江正在发生的变迁。
        怒江物质相对匮乏,交通不便,卫生条件极差。很多人都以为在那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是很艰苦的事情,其实不然,我在怒江的日子极悠闲和惬意,说实话,在那里使我愈发安静。我常常会在某个村子里住着,挎个相机跟人下地,聊天,进教堂,随手捏那么几张,抑或什么也不拍,就面对着高山峡谷喝茶,看书。对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没有人催着我交稿,我甚至不知道拍到哪一天可以完结,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跟当地人一同生活在那片土地之上,峡谷之中,这个时候才能慢慢体会到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人们与我的关系,与我的意义,也只有如此,情感才能慢慢生发,并且浸淫到影像之中。

 

        色影无忌:看到照片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好像有酒有音乐还有信仰,感觉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充实,那么物质上呢?他们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心态怎样?

        周伟:任何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是基于自身存在的环境的。所谓文化,也就是一个群体共同精神状态的累积与传承,与生存环境的诸多因素,比如地理、气候、物产等等是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关系。我在拍摄过程中,很注意这种关系,我名之为“人地关系”。
         从我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到怒江的人们某种在精神上的充实,事实也是这样,生活在怒江的人们如今仍然留存着这种充实,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充实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因为封闭的自然环境。而我特别关注这种充实,是因为,我们也曾经拥有,但在工业革命、城市化、信息化之后,已经被我们自己抛弃了,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飞跃发展的成果时,却也被物质所充塞和绑架,顿然失去了这种充实状态,甚至失去了精神与信仰的根基。怒江的物质文明相对于走在现代化进程前列的我们来说,的确是匮乏与落后的,所以我,作为一个摄影师来反观和思考的时候,就浓重地感受到,我们被物质驱赶着,走得太快,快到我们无暇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精神。我并不认为生活在怒江的人们,他们现时的充实就是完美的,不应改变的,不是。事实上,他们只是因为客观上的原因比我们走的慢了一点,我观察怒江的5年多来,怒江也正经历着易于察觉的嬗变,人们开始崇拜金钱,中学生开始吸毒,即使教会活动中也愈来愈难以摆脱对物质的追求——他们转变的方向和目标,正是我们现时的生活与状态,他们有这个权利,甚至,这也是他们不可逃避的前路。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只是我们的过去。我拍怒江,只是在拍自己罢了。

 

        色影无忌:有几张人们聆听祷告的照片,各年龄段的信徒看起来都非常投入。※※※在怒江流域如此普及兴盛似乎鲜为人知。谈谈宗教和怒江人的关系吧。

        周伟:※※※和天主教在上世纪初进入怒江大峡谷,客观上改变了当地的文化形态,尤其是※※※,不但影响面广,更因创制傈僳文字,翻译圣经,使其在文化上取得了话语权,解放以后亦影响深远,即便是※※※期间都未曾中断。对于一个相对贫困与闭塞的峡谷,宗教向来是人们精神上的慰藉,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峡谷单调的生活,调和了人际关系。
        而怒江人最初接受※※※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经济背景,包含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宣扬的生活方式帮助信众摆脱了酗酒、赌博的习俗,摆脱了买卖婚姻和杀牲祭祀所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这些都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状态的民族以深刻的影响。而在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一个贫困落后民族对于物质世界的诱惑是任何宗教所无法抵挡的,维护宗教威信的因素正在遭到质疑与冲击,而人口的流动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引进则加剧了人们对宗教生活的疏离。怒江的宗教信仰必定在不久的将来被弱化,甚至被丢弃,这只是时间问题,程度问题而已。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怒江的长篇报道,题为《钟摆上的怒江》,意思就是说怒江的自然环境与精神世界都在经受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击,在一个必由之路上呈现着现实的不确定性。

共 4 页<<<1234>>>
阅读全文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