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展览 > 感受60年巨变!走进朱宪民的“微观宏图”

感受60年巨变!走进朱宪民的“微观宏图”

色影无忌
银川当代美术馆
黄斌
2022-06-28

6月25日下午,伴随着“微观宏图—朱宪民摄影展”开幕式,同时召开了“微观宏图—普通人的影像史诗学术交流会”,针对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旨与文化意义展开具体阐述与深入讨论。邀请嘉宾就“无限逼近现场—纪实摄影者发现和记录生活的路径?”、“看见历史—为普通人构建影像叙事”、“纪实摄影与情感表达”以及“在人人‘照相’和‘修图’的后摄影时代,纪实摄影何为?”四个话题展开讨论,以自己丰富的实践和多元的理论共同聚焦当代影像叙事,共同探讨“纪实摄影”的无限可能。

欢送同学下乡锻炼 吉林 1964

欢送同学下乡锻炼 吉林 1964

外来女工的宿舍楼 深圳 1985

外来女工的宿舍楼 深圳 1985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座时间的遗址,遗址里面有时代共有的集体记忆,所以梳理纪实摄影的过程,就是回顾百姓生活史。国际著名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评价朱宪民先生作品:“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在朱宪民先生摄影情感语言表达中,融入人与城市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融入看似不经意的戏剧情节和象征意义。“要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常态,什么才是最基本也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朱宪民说,“是85%的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朱宪民始终坚持着“记录最真实生活”的理念,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区域中的栩栩如生的生活肖像:无论是1960年代在火车站送行的吉林中学生(《欢送同学下乡锻炼》1964)、1980年代的深圳打工者(《外来女工的宿舍》1985),还是2000年代哈尔滨的应试女性(《等待应试的模特儿》2000),他们的影像被摄取留存,成功抵御了时间的流逝。半个多世纪,这些影像不仅构建了对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选取和记录,也记录了那些不可复刻的时代和无法用言语阐释的故事,让时代变得具体可见。

黄河源头藏族小姑娘,青海 ,1986

黄河源头藏族小姑娘,青海 ,1986

每个摄影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都有一个摄影的出发点和观察点,这是他们摄影的方位。在这个方位上,他们坚持不懈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持续地纪录,由此形成了影像专题。从1970年代开始,朱宪民主动选择了普通民众来作为时间和时代的图像表示,其镜头下的百姓,无论贫富,未出现过一次的变形、扭曲或是丝毫夸张,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镜头下的普通人,也拥有着自然的亲和力及情感的张力:拍摄于1968年的《不爱红装爱武装》,摄取了那个特殊时代多人一面的样态和高涨的热情;1979年《天安门广场》,保留了那段历史阶段人们的服装穿着以及自由、张扬、扬眉吐气的精神面貌;《中国百姓》主题作品拍摄中,诸如1986年《黄河源头藏族小姑娘》、1984年《黄河摆渡的老艄公》、1996年《黄河壶口岸边的人们》、1998年《黄河入海口的渔民》等作品,留存的是被黄河水浸润出的影像,作品中所呈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张面孔都似乎在讲述着一段故事,即便没有文字标题,也仿佛能够触摸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生命力;1985年山西《正月里闹社火的人们》,与2016年陕西跳《广场舞》的人们,呈现的是两个不同时空中的社群活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仪式,却又包含了相似的集体样态和文化品性。60年间,朱宪民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真实反映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用镜头聚焦了百姓生活的跨越,也让今天的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辉煌巨变。

朱宪民(6)
微观宏图(1)
摄影(5553)
展览(350)
艺术(261)
美术馆(15)
银川(5)
8
朕知道了~
5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