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评图第112期点评回顾 | 批评的两种方法

无忌评图第112期点评回顾 | 批评的两种方法

色影无忌
无忌君
黄斌
2023-11-01

Charles123是一位接触摄影创作不久的新人,他作品的成熟度引起了泡菜们的关注和讨论。这也向我们表明,作品的水平不是由技术的熟练度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对主题的理解和创作思维的成熟度。我们该如何辨别一位作者创作水平的高低?刚好借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解释两种比较普遍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我们一直在用的给作品打分的方式。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知性的方式,就是将作者的创作从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孤立出来,从普遍性中看到特殊性。就好像我们穿衣照镜,从外部的反馈建立对自己的印象。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比如三哥(摄影小三)这段评述:

这一期评图迎来的是一位仅开拍四个月的爱好者,对其摄龄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可置信,因从其作品的水平看来,一点都不象是初学者。

确实,一眼看去,charles123老师所展示的作品,从拍摄到后期,都显得深思熟虑,至少,给了我这种感觉。charles123老师多数作品的表现形式完整,从构图到色彩,都显得比较成熟,更为难得的是charles123老师具有比较统一的拍摄思路,这就更不像初学者了。

我们从charles123老师身上看到了时代的差距,在以前,几个月时间还不够摸熟相机的功能,哪怕从前的相机结构很简单。我们从charles123老师身上也看到一种专业精神,charles123老师并没有把摄影当成“玩”,而是把相机真正的当成创作工具,把相片当成表达个人思想的媒介。

或许这就是一点都不像是初学者的缘由吧!

或许,当一个爱好者已然形成个人的创作思想以后,哪怕还处于模仿阶段,哪怕还有不成熟的地方,那他只要有学会按快门的时间就够了。

charles123老师的作品给我两个方面的感觉:

一是风景作品,作者比较注重画面的几何结构及抽象美感,擅于营造出肃穆的氛围,这一点是不是一上来就酷了一把,一开始就绕过了糖水坑,起点高,第三个不像初学者的地方。

二是人文片,作者比较注重对行为的表达,并以此向观众讲述他看到的故事以及他的想法,charles123老师在人文片上与风景片走了个相反的方向,似乎更具温情,尽管不少画面还是展现着孤独感,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作者以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按下快门,或许charles123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极具温情的人。

我觉得charles123老师的这两个方向都是好的。

如果提个建议的话,在创作方面我难以找到比作者自己更高明的想法,除非打破他目前的格局和方向,这搞不好可能是灾难性的,作为一个爱好者,我觉得目前这样做已经足够好了,所以,只能建议作者多拍,烧把火点燃激情,从深入的实践中找到自已和提升自己,这是不成建议的建议了。

使用设备方面,索尼7M4既具有专业机的对焦能力,又轻巧便携,在我看来,可能是街拍最好的机种,而画质兼用风光人像也很优秀,又没有商业上的需求,我觉得这个选项很好,很平衡的选择。

我有部7R3,我觉得对焦已经很好,无需再升级了,试过7M4以后,觉得7M4是一部可以一边奔跑一边抓拍的相机,当然,这可能用不到,又不是战地记者!不过,超过4千万像素绝大多数情况下也用不到,个见。

创作动机+4.5分、创作主题+4、创作形式+4.5、和使用设备+4.5,总分17.5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另一种方式是以对话的方式深入到作者创作的内部对作者创作背后的动机和思路的进行反思。为什么要引入这种方式?因为外部的镜子(通过他人评价建立的印象)往往有一种定型的趋向,这种印象一旦被确立后很难再从外部被打破,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涂脂抹粉。为了避免创作进入这种僵化的趋势,我们就需要从进入创作的内部对它进行反思。引出它内在的矛盾,这样就让创作行为具有了一种积极的否定作用,让创作本身具有了向前发展的自动力。

好像下面这段与作者的对话:

Leon:

你为什么喜欢拍照?内在驱使你的冲动是什么?

charles123:

好问题。我不知道。硬要说的话可能又六成的纯粹记录下某一个瞬间的意愿,二成人无我有的虚荣,二成的享受与回家后遴选照片以及修改照片的过程。前期拍摄和后期P图都让我可以忘记时间。

我相信你可以看出来,我发出来的这些照片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个人风格。很多东西都是东拼西凑的cliche俗套东西,我试过一些预设,也胡乱拖过滑块,总体上感觉自己比较喜欢低长调,低饱和的风格,理由是这样的大体风格更有故事感,但是同时我又觉得这种风格会框住我让我错失一些东西,比如说活泼欢快的场景。就很矛盾。

Leon:

什么样的瞬间让你有去记录的意愿?

charles123:

我想了想,大概分这几个方面吧

人文的话,我可能更想用“捕捉”这个词。我想我拍的瞬间不是日常的,不是说换一个人拿着相似的设备到我这里也能拍出一样的或者类似的瞬间。我想要,比如说一个巧合,或者说一个强烈的情绪在爆发,或者完美的线条或者光影的分割。那我发的这几张图里做正反例,那张女士清洗商品,那张滑翔伞很一般,那张高速的车流算人文的话对我来说就很烂,但是那张小女孩在海边跳舞和两个人在雕塑前对峙就很好。我有“制造”这样瞬间的意愿,但是不愿投入太。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风景,建筑这些没有人参与的,我目前的按快门的下限基本上停留在我来过。有些地方本身就很难拿着相机去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办法(没时间没钱。。)去单独规划一个形成去拍这些东西。

人像我还没拍过,我的想法是从糖水户外开始入手,逐渐在生活的城市里发现有风格的位置,再根据这些位置的风格设计一些构图,搞一搞互勉看看效果怎么样。

大的方向上看,街拍和风景我比较喜欢,还有一个单独的小方向,星空,也让我很着迷。

Leon:

“我想要,比如说一个巧合,或者说一个强烈的情绪在爆发,或者完美的线条或者光影的分割……那张小女孩在海边跳舞和两个人在雕塑前对峙就很好。我有“制造”这样瞬间的意愿,但是不愿投入太多。”

能再具体讲一下是什么样的“情绪”打动了你?为什么是你“制造”了瞬间?投入又是指什么?

charles123:

我一开始写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开心,忧愁,愤怒这些。我想说的是这些情绪的展现值得我记录。但是就你的问题我回顾了一些自己的照片,又多看了一些街拍摄影师的照片。我现在的感觉是,之前的想法比较流于表面,面无表情的路人也是有情绪的,甚至路灯和斑马线都可以有情绪。作为摄影师,是应该能够从里边发掘(甚至赋予?)出来东西的。

但是我觉得我还远远没有到这个层次。我可能偶尔端着相机的时候会觉得一个画面很好,但是不知道原因,记录下来之后往往也会盯着LR束手无策。可能这还需要一个手熟的过程吧。

关于制造。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我在地上放1块钱,路人走过捡起来。那么这个弯腰捡的动作,和捡起来之后的喜悦相当于是我制造出来的。甚至我觉得,如果摄影师拿35, 24mm怼脸街拍,那么被拍者由于摄影师介入,而根据其性格产生或开心微笑,或尴尬躲开,或愤怒质问的动作,都可以算作人为”制造"出来的。比如说这张图就是我想拍女孩子在美墨边境训练,最初的想法是用铁墙的阴冷和坚硬去对比女孩子的阳光与柔美,但是她们看到我端起相机纷纷迎了上来,我觉得这个场景就是我制造的。与此同时上边的军人肖像也是我“制造“的(我主动去问可不可以拍一张)。我觉得如果没有必要,我还是不要去制造为好。

Leon:

你这里提出了两个点,“发现”与“制造”。这里是否有某种特定的情绪会更打动你?

我个人比较喜欢某些电影里制造的”情绪“。这些画面都是在对场景完全控制下创造出来了的。你怎么看待你的作品与这类作品的区别?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charles123:

这个情绪是指具体的喜怒哀乐惧吗?我喜欢被他人的欢乐所感染的感觉,但是似乎更能发现和体会个体的寂寞。比如说那一张落日下,小男孩玩秋千的照片。事实上这个场景对于他来说是个快乐的场景(因为拍摄后我跟其本人和他的家人聊了两句,他们是来度假的),但是我还是通过一些前后期的东西把照片打造成了萧瑟的感觉。

学习了摄影后还没有碰到过哀伤,恐惧与愤怒。我乐于去寻找恐惧与愤怒,但是我不太确定自己有捕捉哀伤的能力和决心,我觉得真实的哀伤感染力太强了会影响到我自己,伸出镜头对于被拍主体是不尊重和打扰。当然,我知道不能一概而论,譬如战地记者的工作。

我的照片和电影中情绪的区别吗?这个问题还挺难说的。表面上看,我拍的东西是“真”的,没有剧本,没有灯光,没有上下文。是独立的,前后不连接的,是被摄对象真实的生命的一瞬间。因为真,所以不完美。很多电影的场景实际上比街拍“完美”很多,观众在观看的这个定格,有人在打光,有人帮他们化妆,有人在运镜,有人在指导演员的表情。同时也有上下文,观众知道这一刻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这样,下一秒中大概率会有什么发展。但是街拍不同,可能会给人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但是基于好的剧本,灯光,导演,摄影完成的电影,本身又是建立在真实之上的,好的演员也会将剧本当成真事去演绎。这些元素如果融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一瞬间的“情绪”不仅真,而且一切的加工都如同放大镜,会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触动。

写到这里,我想到,我也在加工。我的后期的调色,取景的取舍,明暗的调整,也都在试图放大,或者说让情绪本身凸显出来。这么看来,似乎差别也没有那么多,只不过专业与否,放大倍率的不同罢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也不知道了。

Leon:

通过对“欢乐”情绪的制造来反衬个体内在的孤独和疏离感,并享受在这个过程中的偶发性与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这是对你创作主旨的正确理解么?

charles123:

对我现在来说,更多的情况下欢乐就是欢乐,孤独就是孤独。我的意思是后者可能更简单一些,因为元素少,容易拍好,我就多拍。欢乐的情绪一般更多处于更复杂的场景中,元素也比较杂乱,可能用相机记录一张”好“的照片更困难一些。

更多的还是发掘,加深和强调情绪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吧。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这两种批评的方式都是促进我们创作走向成熟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尝试用起来,相信一定会有让人惊喜的收获。

第112期评图作者:charles123

▲ 作者精选作品一览

▲ 作者精选作品一览

本期的评图作者是“charles123”,这是一位10月份刚刚注册无忌论坛的“新鲜泡菜”。他在摄影批评论坛曾发帖自述:“从买来相机到现在四个月,拍了一些,看了一些,也学了一些。到了这个点反而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去努力。“提升审美”感觉是很玄的东西,“这张应该16:9”的构图这样的东西又觉得很公式化。所以想趁这个机会给前面的拍摄做一个小结,希望能得到大家建设性的批评。”

欢迎大家一起观片、思考和讨论,为“charles123”提出更多的拍摄建议。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charles123作品

参与作品评论:

参与方法:所有论坛泡菜均可点击跳转“charles123”论坛作品版块(https://forum.xitek.com/uid-10741232-forumphoto.html),观看其全部作品,对感兴趣的相关作品进行点评。

评论方式:在《无忌评图第112期|“charles123”作品点评征集》帖子中回帖评论内容即可。

评论内容:大家可从创作动机、创作主题、创作形式、和使用设备,4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让摄影不止于爱好。

无忌影像&哈内姆勒

《无忌评图》栏目已与德国哈内姆勒达成合作,每期选评作者将获赠1幅个人作品的输出权益,纸张由哈内姆勒提供,采用收藏级制作标准。

时代发展与技术发展直接相关,现代打印技术与传统的银盐工艺最大的区别是提供丰富的材质选择。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一颗种子,它还需要滋养的土壤存在。后期制作的过程是对艺术家作品再创作的呈现,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再叙述的过程。

数码打印领域的资深人士肖雁群老师曾将作品与输出媒介的关系比喻为一场婚姻。“材质本身具有生命力的,材质输出的匹配度就像一场婚姻,一个女人嫁给不同的男人会获得不同的命运,好的输出是一场成功的婚姻。”

始创于1584年的哈内姆勒,是德国非常古老的艺术纸制造者,四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传统画家、数字艺术家以及工业企业提供品质超群的纸张。在四百多年如一日执着于对原料和品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不断调整和创新,只为实现一代代艺术家对于承载介质的终极理想。

▲ 无美颜赠品示例(由往期评图作者收到实物后拍摄)

纸张输出尺寸:A3或A4(根据作品像素上限)

赠品不含装裱

哈内姆勒官方网站:https://www·hahnemuehle·com

如果你不是玻璃心,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客观的点评,就在无忌评图里冒个泡,让我们看到吧!

参与作品投稿:

老泡菜参与方式:在《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里发送一张照片即可,编辑部会浏览作者账号名下上传的所有作品。

新人参与方式:在无忌论坛任意板块里自开一帖,将需要我们看到的作品统一发到帖子里,然后在无忌评图栏目里发送一张照片,编辑部会浏览作者的投稿帖中作品。

投稿要求:投稿作品须为本人拍摄,请注明作品名称、器材参数、作品描述,具体题材不限。

charles123(5)
摄影(5553)
作品(422)
点评(85)
讨论(82)
分享(117)
4
朕知道了~
6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