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评图第22期丨拍自己打心眼里喜欢的主题更容易出彩

无忌评图第22期丨拍自己打心眼里喜欢的主题更容易出彩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8-25

栏目主持丨Leonqu

评图帖里有水平的作品越来越多,批评的风气也慢慢起来了,是特别好的现象。

作品是人创作出来的,所以看作品离不开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把零散的作品放在一起,作者的个性就显现出来了。这期我们选出5位有代表性的作者,逐一分析一下他们的特点。

▲ 《影·墨竹》《单恋一枝》《手中线》,作者:jay790

jay790对形式美有追求,是个情感丰富细腻的男生,从构图的方式,色调的选择能感受到一种柔美的东西,有借景抒情的特质,从《单恋一枝》和《影·墨竹》两幅作品能看得比较明显。

《手中线》我认为是3幅作品中拍的最有感觉的。对拍摄主体的理解和感情投射比较充分,尤其在人物的动作和情绪的捕捉上有敏感度。jay790的问题在于有时过于追求画面的形式感而忽视了作品内涵的表达,片子变得空洞乏味。形式再好也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表现要围绕主题出发,美源于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形式本身是不能构成美的。

▲ 《鸽子市见闻》,作者:松峤
 

松峤的《鸽子市见闻》还在持续连载中。看多了发现原来鸽子市不是只卖鸽子的,里面有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这是松峤创作的特点,对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的很到位。

另外也能感受到他与拍摄的环境没有距离,是以一位参与者的视角与镜头前的一切发生关系,传递的是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能将观者的意识带入到画面中去。

 

▲ 作者:大男人红哥

 

大男人红哥这两张“复古图”还是那么苍白,没有进步,感觉没有认真动脑去想。创作这个事情是需要做点功课的。推荐一本李霖灿先生著的《天雨流芳中国艺术二十二讲》,认真看两遍再来上图,相信会有些改善。

 

▲ 作者:hf老虎鱼

hf老虎鱼的作品颜色非常艳丽,注入了饱满的情感在里面。虽然颜色的鲜艳度有些夸张,但不会让人看了不舒服。好像小时候吃的糖豆,有满嘴的甜味儿带给人的快感。

 

▲ 作者:无为不言

无为不言抓拍了很多美女图,拍得都挺好,放到其他论坛帖子去了,我从他个人图文专辑收集了一些。不论拍什么,拍自己喜欢的、最有感觉的更容易出彩。希望看到无为不言更多的“美女逛街图“。

 

泡菜批评精选

在本周的无忌评图的帖子里,我们看到了理性、冷静、能带给人启发的持续讨论,这种由作品引发的、友好的讨论氛围,是我们期待出现的。

▲ 《雾夜》作者:wazdd

 

点评泡菜:海军山

这张感觉还不错。好的方面就不说了,想说一下“视线节奏感”方面。

三个人若是一致注视前方的话,那么视线便与迎面的强光契合,形成一致的行动方向的氛围。但此时有一人扭头,视线便出现了变奏的十字交叉感。问题是,这个变奏是有利于画面,还是不利于画面的效果?

个人以为:这种变奏是破坏了画面原本的氛围。其他人又是怎么看呢?

constaintin-fox 回复 海军山 :

这三个人没有形成节奏,所以不存在“变奏”的问题。即便是没有人回头、保持视线方向一致,从背面看也看不出多强的节奏感。(因为仅仅是脸朝前而已,无法证明他们同时在注视前面的光,或许有人在想别的事。哪怕就算是同时注视,画面给观众的感觉也很微弱。而其它方面如身形、距离等是没有节奏的)

举个例子:假如三个人同时有用手遮挡强光的动作,这时就会给出强烈的节奏信号。

海军山 回复 constaintin-fox :

嗯,这种探讨就很好。个人再补充一下:

1、视线的节奏相对于音乐的节奏来说,比较单一,此时的动作节奏还是脸部视线节奏,都难以形成音乐符12345671的丰富层次。这里所讨论的图片的氛围节奏,更特指氛围感,有无节奏并不重要。为了表述方便,顺带引用了“节奏”两字。

2、这种氛围节奏,其实就是“氛围感”,其与图片的影调层次形成的节奏感也不太一样,影调层次节奏(色彩与光线综合在一起所表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毗美音乐的复杂节奏,同是艺术的基本元素,影调美也是摄影艺术的一大魅力所在。

3、氛围感应该是任何艺术作品的最高层级某种调子的简概,如一本喜剧电影中的氛围就是喜,它是喜剧电影的本质上的概括,区别于悲剧电影的“悲”的基调。

constaintin-fox 回复 海军山 :

说的很对,比之有些空洞的自说自话,这样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说明一下:画面的节奏源于音乐,但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专门用语。12345是音符,音符形成韵律才是节奏。

比如同样是12345,可以演奏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也可能完全没有节奏。

举例说明画面的节奏:

 

 

海军山 回复 constaintin-fox :

韵律是有起伏的节奏,也起源于节奏。但韵律多了起伏的变化,复杂化起来。但能够感动人的不是韵律本身,而是作者借韵律这种形式传达出其对生活意义本身的感悟,引起审美者共鸣。

掌控色彩与光影的起伏变化,融入主观的感情,自然形成氛围,便能引起共鸣。

yxiao_9015 回复 海军山 :

说得真好。节奏也好,韵律也罢,都是很好的 “method论”;但只有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才是真正的“world观”。

回到节奏,我似乎也发现确实只有变化,才是这种 “method论”的灵魂。在摄影这种凝固瞬间的表达形式中,没有变化的节奏除了给画面带来木然和呆滞的效果之外,什么意义也没有。

constaintin-fox :

科普一下,什么叫节奏:重复的间隔叫做节奏。两个音之间的停顿只有一次,而一次停顿是无法形成节奏的。

两个相同形状之间只有一个间隔,同样,单独一个间隔也不能形成节奏。因此,在画面中至少要有三个以上的相同(或近似)的形状才能有两个以上间隔。这种重复间隔跟形状共同形成节奏。(色彩的节奏同理)

对于摄影来说,节奏是画面的一种秩序形式,能做到有起伏变化的节奏固然更好,但那是很难很难的,一般人做不到。

另外,不要动不动就把照片上升到所谓“真正的世界观”上。好的照片首先要能带来视觉上的愉快,如果连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谈何思想内容??

这就跟唱歌一样,一篇再好的歌词如果没有音乐家谱曲,它是无法成为歌曲的,光谈内容有什么用呢。

补充:现代摄影理论,形式已经可以单独成为照片的“内容”,而不是非要讲故事不可。没有歌词的曲子同样也是音乐。我们不能说“它光有节奏没有内容”吧。这可不仅仅是“方法论”问题。

海军山 回复 constaintin-fox :
谢谢普及知识。大家来这里的初心都是了交流与提高,对摄影艺术的看法没有对与错之分。

 

 本期作品点评

01

 

▲《等待》 作者:初学者-LXS

编辑点评:

Geethan:

这张照片给我一种很诡异的感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有点儿阴间”。对于色彩分离这种后期方法,我本人一直持很谨慎的使用态度,理由很简单:色彩的不同是最能体现画面差异的地方,也是人们对画面形成观感的起点。如果人为去干涉、甚至完全改变色彩,除非你的主观动机、立意足够巧妙,否则就会显得用力过猛,弄巧成拙。

可以看出,作者对画面想要进行干预的“冲动”是很强烈的,对画面的虚化甚至都进行了处理。我认为与其在后期下这些功夫,不如在拍摄的时候更严格地把关,通过构图、琢磨主体本身的方法去更好地表现主体。这张照片里有四个主体,但谁和谁都“不挨着”,内在没有强关联,画面的内在逻辑就显得松散。

黄狮虎:

这幅照片最引人瞩目的便是“树洞中的松鼠”,虽然可能只是随手涂鸦,但经过作者的后期处理,俨然成为了照片中的主角。而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画面右侧的泥偶,同样是虚拟生命体,同样也是做出一副“等待”状,更与旁边的男人形成了饶有趣味的对比。此外,如果能将照片中的步行女人去掉,则可令画面内容更聚焦。

 

 02

 

▲ 《影·墨竹》 作者:jay790 作品描述:竹影婆娑

 

编辑点评:

Geethan: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物”与“影”的表达,一直令我着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果只有物,没有影,人们寄情于景的情感就仿佛失去了一个“缓冲地带”,含蓄和隽永的感觉就差了些。影子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不是一个实体,它是物体在光线下的投射,也象征着人类情感的投射。

这幅作品将大面积的画面留给了影子,是一种很富有中国文化审美倾向的表达。缺点是竹子的形态有点“蔫儿”,右下角的竹子也拥挤了些,这些画面的细节需要作者更加注意。

黄狮虎:

 作为一幅摄影作品,这张照片的问题在于没有主体,或者说主体在画面中过于弱化。看题目作者是想以竹影为主题,拍出水墨画之感,但竹子阴影部分的处理过于平淡,而且照片中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焦点,可能作者是想呈现出较梦幻的视觉效果,但是大面积类似于空白的画面实在让人无法将照片与主题联系到一起。

 

  03

 ▲ 《无题》 作者:仙猫尊者 作品描述:天坛公园,原景无晚霞。

 

 

编辑点评:

Geethan:

在做“换天”处理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天空素材和地面素材的匹配问题。比如,天空是用长焦还是广角拍摄的(影响远近透视关系)?是在什么样的海拔高度拍摄的(是航拍角度的平视,还是地面角度的仰视)?天空里光线的角度是什么样的?这些因素不同,拍出来的天空素材也会不同。在和地面素材匹配的时候,也应尽可能令各种条件吻合起来,画面才显得自然。

从光源角度看,可以看出作者做出了细腻的处理:建筑右侧明显是受光面,而天空素材的亮面也在右侧,因此显得比较真实。唯一有些违和的是,天空素材猜测应是长焦拍摄,但地面素材不是,因此在透视关系上有些生硬。

黄狮虎:

不得不说,现今手机在成像质量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幅作品的画面质感与表现力均非常出色。作者采用低视角进行拍摄,结合恰到好处的光影控制,将古建筑那优美的线条感展现无遗。而画面下方灰色墙壁的暗部处理也很细腻,不但增强了建筑的立体感,还使得整幅画面显得如此沉稳、雄浑、有力。

  点击跳转《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可参与投稿与评论。 

 

色影无忌(6045)
评图(110)
摄影(5552)
作品(422)
批评(107)
交流(136)
1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