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评图第18期丨人活着还要有点文化

无忌评图第18期丨人活着还要有点文化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7-29

  栏目主持丨Leonqu

这期我想谈谈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派生出的一套规则,是社会生活的经纬线。如果把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用X、Y轴来衡量,Y轴是他的阶层、档次,X轴是他对人生的体验、生活的滋味。

最近在听有声书《红楼梦》,感慨此书不愧是“四大名著”之首,中华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的一颗美玉!在《红楼梦》里贾政跟贾宝玉说要先把《四书》读好,因为这里蕴含着晋升的通道,就是所谓的游戏规则。中国历朝历代都是靠文化来统治的,它是社会规则背后的东西,到了现代这个规律也没变。新中国的建国元勋们都是有理想的文化精英,文化造诣比党国那些军阀土财主高出几个级别。

​从《红楼梦》的写作背景看,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是GDP全世界第一的头号强国。贾宝玉生在一个大权贵之家,地位排场仅次于皇帝,虽有时代的局限性,也是我们当代人无法企及的。但荣华富贵不是书中的重点,这里有对人生的反思,对欲望的反思,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对情感的反思。时代进步了,人性并没有什么改变。功名利禄,权利地位这些东西落到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何在?《红楼梦》诠释的非常到位。人生的滋味最终还是落在真情实感上,对情感的理解决定了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正在走向盛世。大家在衣食无忧的大环境下,不要仅满足于口腹之欢,把冠冕堂皇的东西看的那么重。人活着还要有点文化。

 

泡菜批评精选

▲ 作者:roooma

​点评泡菜:gjjp

大致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讲几点:

1、胶片与数码之争由来以久,但渐趋式微,很久都没见这种讨论了。我的观点是,胶片有其特点,数码也有其特点,各有各的好,没有高低上下。说谁比谁高级,都很无聊。然而胶片在没落也是事实,现在拍胶片成本越来越高,因为玩家太少,无法大规模生产了,所以胶片和胶片相机都贵了,但贵并不就高级,高档,数码如滔滔江水不可阻挡,现在已经是数码的天下了。

​2、胶片有其独特色彩和感觉,但是“发灰”成了胶片的特点,我头一回听说。当年胶片党攻击数码,就说数码片发灰。数码发灰是对的,所以需要后期。

​3、我调的这张片一看就发灰,查直方图,右边缺了一大块。我的认知中,从技术上讲,一张成功的图片应该是全色阶的,否则就是技术上有缺陷的图片。除非你是要故意制造一种艺术效果。R兄在845上传的这张楼房,也一样是一张发灰的片,看上去并不舒服,色阶两边都不靠墙,需要后期调整。

4、后期本就是个各有所好的问题,我调的这个其实并没有拉饱和,而是采取了类似胶片用红色滤镜增强蓝天的手法,然后后进行了锐化。有人喜欢片子灰,那就喜欢好了。853楼的石兄虽然认为原片好,但他讲的道理正是我调这个图的原因。调图,很多时候并不是要调成原来的样子,而是调成我们“记忆”中的样子,比如:相机记录的绿色没有我们记忆中的鲜艳,我们真实的肤色也没有记忆中那么红润,但是我们更喜欢图片是记忆中的样子,而不是现实中那么灰扑扑的真实样子。

​5、我的显示器一般化,但同样的这个屏幕,有的就灰,有的就通透。我想,那一定是因为那张片子就是灰。不管高不高级,灰就是灰。有直方图作证。凡是拿显示器来验证一张图灰不灰的,都是外行。

6、我调的这张图之所以灰,我认为与扫描仪有关,其实,一张胶片图经扫描仪转换,它还是胶片吗?它根本就是张数码片,拿这样的片讲胶片,无异于南辕北辙。

 

点评泡菜:roooma

其实好的胶片真的就是高级的胶片是颗粒 ,举个例子:

1、从解构上讲,你用颜料水比如蓝色,浸泡晶体颗粒,比如盐~~ 然后均匀的刮平在一个平面,你看到的颜色是蓝色为主色。

但是,由于是晶体,有光的折射,每个晶体都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全色域光反射~ 这就是胶片的高级的地方。现在的显示器和扫描技术压根不能反应这种颜色,所以富士没采用你说的拜耳传感器,而是自己去研发X TRANS 传感器,原因盐颗粒是大大小小不规则排列,不是数码不好~ 只是拜耳传感器不够好规则排列会形成衍射摩尔纹。

2、从色深上,胶片是16BIT,扫描仪也不可能到16BIT,因为数码相机也只到14.8附近 ,要是能到16 那扫描仪扫出来也能到16,只是那扫描仪会很贵罢了。

颜色上数码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各家相机所写的风格文件并不是全色域的。佳能的人像和尼康的人像颜色不一样,就是因为这个人像风格文件写的不一样(你经常调图会发现各家机身有的好拉有的不好拉,甚至你换成蔡司镜头,你的那几个条都会好拉一些,这里是说ACR, 这就是那些风格文件本身就是阉割了颜色的原因,因为你的软件有大小、文件有数据极限~但是胶片没有这个极限因为是物理的。

关于显示器色深就更差了,8抖10的现实就好几千了,10BIT,原生8-30万了,医用级黑白显示器可以到14BIT。我显示器100%ADOBE、色准2以内,我看他片子都有点灰,更别说更低端的显示器了,那只是你的显示器不好,不是人家片子不好!

你去色检查一下空间的变化 ~ 20公里外的远山,被你拉的成了5公里了,这明显不对啊,120的空间感被搞成135的了,那我们直接拿卡片机拍个平面就好了啊(但是云为啥变了,我没搞明白你怎么后期的,难道还移动像素了?)

​这里不是说到底胶片好还是数码好!只是说胶片的特点不保留,那直接用数码去拍多好,为什么要去把胶片的特点抹杀掉?本来就是不同的事物。好比自行车慢慢悠悠时速20,能欣赏风景还能锻炼身体,你非要改装一下,让他去跟汽车比,汽车能锻炼身体吗?完全不同的事物改装他干啥?

 

本期作品点评

01

 ▲ 《椅子》作者:roooma

编辑点评:

Leonqu:

我被这幅作品的色彩和构图所吸引。这是一张没有什么“意义”的作品。它的魅力在摄影本身对色彩和质感的表达。富有动感的构图,色彩与明暗过渡创造出的韵律感,好像威廉·埃格尔斯顿的作品,蕴含着对现代生活的赞美。如果在画面细节上处理的更简洁,相信作品的表现力会更上一层楼。

 威廉·埃格尔斯顿,《无题,1973》

 Geethan:

作者把照片命名为《椅子》,但显然这张照片里更吸引人的是椅子后面的绿色墙壁,而椅子本身并无特别之处。如果椅子本身有什么故事,作者应当在图说里说明,不然观者就会不明所以。如果作者想要表现的是桌子椅子等画面元素互相之间的构图关系,那么这幅作品里的元素略显杂乱,构图本身也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总之,这幅作品无法带给我任何情感上的共鸣或美的享受,只会对绿色的墙壁眼前一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希望作者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首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黄狮虎:

任何一张都有自己的主题,这就和我们小时候写作文一样,文章要有中心思想。而作为照片的主体,则更是对于照片主题的体现。这幅作品的主题为“椅子”,但是绿色的背景墙却更加吸引目光,显然作者并没有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对表现拍摄主题有益的被摄主体上……反而因为错落的画面元素,令整幅作品的主题表达不明,且杂乱无章。

 

02

 

▲ 《起飞》作者:crossa 

编辑点评:

Leonqu:

这幅作品中的情景和黑白影调带有回忆的味道,好像童年情景的再现,将我们从当下拉回到过去。那时候是手工折的纸飞机。用嘴在机头部分哈气是为了让它变的重一些,飞的更稳。显然画面中的小主角也在做同样的动作,想必是从父辈哪儿学到的。但这个泡沫的飞机是否也有这个必要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孩子的行为往往是模仿身边大人的,这张作品是对言传身教很好的佐证。都说现在的家长多么重视孩子未来的成长,其实完善自己才是对下一代最好的教育。

Geethan:

照片作为一种静态视觉语言,很多时候能表现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能用一张照片很好地表达清楚一个现象,一个神态,一种情绪,击中一个“点”,已是十分不易的事。这就是这张作品吸引我的地方,从画面里三个小男孩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即将扔出去的飞机是充满期待的,这就很好地表达了一种情绪;而举着飞机的小男孩,正在对着飞机哈气,这就击中了我小的时候玩纸飞机时候的记忆,瞬间把我带回了童年那个无忧无虑的时空里,这就是照片击中了一个“点”。这是一幅令我会心一笑的作品。

黄狮虎:

决定一幅照片好坏的因素有很多,但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因为“共情”。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跟照片上的孩子们一样,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对着纸飞机哈气,试图让它飞的更远。作者在拍摄时很好地捕捉到了孩子们神态各异的表情,自然而真实。另外,如果照片不做黑白处理的话,我感觉可能更加符合孩子们活泼的氛围。

 

 03

 

▲ 《MJ附体》作者:wazdd

作品阐释:2019年7月的某个晚上,在小区附近的体育场拍摄时,突然场内音响开始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You Are Not Alone》,于是抑制不住冲动的我站在这个入口处自拍了一张……

编辑点评:

Leonqu:

这张作品与《椅子》那张有异曲同工的妙处。作者都非常注重构图与色彩的组合。不同之处在于这一张的焦点是画面中心的人物的,构图本身是相对稳重严谨的,突出了人物动作。投射在左边墙面上的影子很精彩,让人想起流行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造型。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正通过影像的的创作,享受人生的高光时刻。好像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预言的,在当代社会“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Geethan:

一幅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体育场里耀眼的灯光,MJ的经典造型,墙壁上的影子……下一秒,作者仿佛就要真的迎来万人的狂欢。我们常常说一段音乐是有画面感的,作者所做的事,正是在还原这种画面感。很多职业摄影师在拍照的时候都喜欢放音乐,音乐把人带入一种情绪当中,也会进而把这种情绪带入照片里。这是一种提升创作灵感的方法,推荐大家尝试。

黄狮虎:

作为一幅自拍摄影作品,作者找到了非常好的自拍机位,不但对拍摄场景有所交代,还具备很好的光影效果。同时,作者出色地控制了自身的形态,与MJ的经典舞蹈动作一致,而墙上的倒影更是给画面平添了几分意境。再结合广角端拍摄所带来的透视空间表现力,以及利用楼梯作为引导线构图,使画面中的主体人物更容易成为视觉重点。

 点击跳转《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可参与投稿与评论。 

色影无忌(6045)
评图(110)
摄影(5553)
作品(422)
批评(107)
交流(136)
0
朕知道了~
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