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评图第15期丨创作是我们活着的佐证

无忌评图第15期丨创作是我们活着的佐证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7-07

  栏目主持丨Leonqu

这一期我想讨论一个不愉快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死亡的问题。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公平,相信这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事实,觉得有无限的时间可以挥洒。这是我们活得盲目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这个事实就无法给我们的人生下定义。

我们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抱着乐观愚昧的态度生活是我们的集体惯性。社会教育要求我们追求宏大的主题、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家庭教育教给我们的是精打细算,为个人利益寸土必争。这种分裂的价值观培育出的是盲目、自私、狭隘和麻木不仁。

《完美风暴》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诠释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理想和目标,只为多赚点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冒险出海打渔,经历巨浪的挑战,在面对大自然的冷酷无情时也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墨守陈规的生活。难道挣扎不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么?最终是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们怎么去描绘它?难道这不是我们最该搞清楚的事情么?那些美好的记忆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上线,那些悲伤绝望的记忆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下线,在这中间就是我们生命体验的范畴,是这些体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创作是我们人生的缩影,我们将内心最深刻的感受投射到作品中。那些真正绝望的记忆会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极少有人有勇气去把它呈现出来。我十分佩服荒木经惟,他在妻子去世的那一刻还在记录。对于有觉知的人,如果内心没有强烈的信念是很难活下去的。创作不是无关痛痒的想象和逃避生活的手段,而是我们活着的佐证。

©荒木经惟

人最终要过的是自己这一关,最真实、最严苛评价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最后我想引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访谈集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的讨论:

“这也许跟我的感觉有关,我总是感觉人终有一死。因为若是生命能让你兴奋,那么生命阴暗的一面,也能让你兴奋,比如死亡。它们也许达不到让你兴奋的程度,但你对它们的感觉是与生命相同的,你感觉到了它们,就好似抛硬币一样,只不过硬币的两面印着生与死。这种发生在人们及我自己身上的情况,都能引起我的特别关注。每天早晨醒来那一刻,我的感觉总是很奇特。”

泡菜批评精选

▲ 《雪山下的金露梅与沙棘灌丛》作者:松峤

点评泡菜:火地岛的夏末

看松峤大哥的照片非常轻松,可以通过图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有不少照片都是非常精彩而又难得的作品。

我认真看了松峤大哥的大部分上传作品,想给大哥提点小建议:大哥的作品无论是不是使用全画幅相机拍摄,很多都是选择了超广镜头拍摄的(从上传的作品的比率来看),想必是看重了画面的辽阔还有镜头的景深,不想错过每一寸景色,几乎每一张作品中的远景都是充满灵气和神韵的,确实风景一级棒,叫人神往。这种大场景也会导致选择茫然,就是满眼都是大景,然后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拍摄了,有时候是因为时间太匆忙,有时候是因为太贪心,想尽量通过镜头尽可能多的囊括一些元素。说到这里,我想建议松峤大哥在用超广镜头拍摄风景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一个出色的前景,广角风景一般的公式不外是近、中、远三个层次,近景因为最突出,一般就是画面的主题,如果近景没有选择好,或则没有近景,那作品就会趋于平淡了,广角的冲击力,对主题的特写力,就体现不出来。即便如此,千篇一律的远中近的构图也可能会给作者或观众带来乏味,那么还可以在色彩上,光影上考虑加剧元素冲突,给画面带来冲击力。

 

本期作品点评

01

 ▲ 无题 作者:特快专递

编辑点评:

Leonqu:

这是⼀张很完美的作品。不论是曝光、构图还是画⾯元素的组合,唯独没有作者对拍摄对象的切身感受。这是⼀幅基于想象的画⾯。我们享受的是画⾯的冲击⼒和将普通⽣活场景提升到宏⼤叙事的夸张⼿法,这是主流宣传照惯⽤的技巧。它让我想起最近⽹上流⾏的庆典照⽚带给⼈的视觉盛宴,⼤⼴⻆,整⻬的队伍,⻜机拉着彩带,激昂的群众,台上的进步⻘年亢奋的表情……

Geethan:

黑白,超广角,低角度,渔船,大面积的天空,能看出作者是学习了一段时间摄影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学过摄影”的人会有意识去表现的东西。我认为接下来作者需要考虑的,是要回到关于摄影最初的问题:我为什么要摄影?通过画面,我想表达什么情感?这两个问题,作者可以问问自己。任何摄影的技法、看似炫酷的表现方法,如果不是为心中表达的内容服务,一定会流于空洞。

黄狮虎:

作者对于这幅照片的构图、曝光、明暗对比都控制地很好,而黑白处理也为画面增加了很强的氛围感。除此以外,照片中的“渔船抵押贷款”正好与画面主体的渔船形成呼应,令人觉得饶有趣味。如果一定要给些建议,我觉得作者可以开始做些创作前的功课,比如将想表达的内容与自身关注的影像题材相结合,这样作品能更有吸引力与可读性。

02

▲ 《高空作业》 作者:HG1997

编辑点评:

Leonqu:

这是一张典型的对拍照没有入门的作品,不论是主题诠释还是对画面的表现都是盲目的。拿这样的作品来评完全是出于对新人的鼓励。当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时谈不上对创作的反思。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多拍、多看,将自己内在的感觉释放出来。切忌拘泥于形式,参照所谓的范例裹小脚。创作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希望作者能把摄影当作一种游戏、一种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这样积累两到三年自然能看到进步。

Geethan:

这张照片让我想起自己学习摄影初期拍的东西:寻找建筑的线条,街面上的人物,后期再加上暗角,做个色调分离……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可能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阶段。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走出这个阶段,不断提升自己对画面的审美把控力。建议作者可以多看看历史上摄影名家的作品,不要看同样是新手或者二把刀摄影师的作品。喜欢街拍纪实类的风格,可以看看Alex Webb,George Rodger等人的作品,马格南的官网也可以多看看。

黄狮虎:

这幅作品名叫做“高空作业”,但是从拍摄的画面来看,照片对于空间与高度的展现不足,无法将主体人物所处的位置明确表现出来。而对于被摄主体人物来说,也没有很好地捕捉到人物工作时的形态与动作,令画面与主题关联性很低。希望在拍摄前,还是需要对于所拍摄的主题有自己的思考,规划好如何才能用影像展现想要表达的主题,这点需要注意。

 

03

▲ 无题 作者:仙猫尊者

作品阐释:周末,村里的孩子们。许多都是来这里谋生家庭的孩子,有几个场景自己非常喜欢,但有的没拍到,有的拍虚了,希望在离开这里之前能够再多拍一些。行进中盲拍,取景构图随意一些。

编辑点评:

Leonqu:

难得一见的组照作品。比较单幅作品,组照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作者对拍摄主题的思考和提炼过程。对孩子世界的观察和捕捉也是我们对童真的向往。毕竟孩子还没有成熟到拥有自己的AT力场,他们与我们的关系是开放的、真实的、没有边界的。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点充分表现出来,还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在观察,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希望作者能延续这个主题,将自己打开,深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拍出更精彩的作品。

1998年,上海,荒木经惟

Geethan:

现在网络上最火的,拍摄小朋友的摄影师,应当就是秋山亮二了吧。1981-1982年间,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各地的小朋友,最终从近8000张照片里选出116张,集结出版了《你好小朋友》。

秋山亮二的作品里,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很饱满,多个小朋友之间还有生动的互动。最关键的,他作为摄影师,并不仅仅满足于当一个观众,他会参与到和小朋友的互动中去。“为了拍摄理想的照片,必须使孩子们习惯照相机的镜头。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捉迷藏,让他们砸开椰子给我喝椰子汁。坦率地说,有时我觉得,这些游戏比拍摄照片更为重要。”

 

©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

在电影《白日梦想家》里,摄影师Sean面对极难看到的雪豹,选择把眼睛从取景器里移开,让这样的时刻,为自己的眼睛所独享。他说,“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我不喜欢为了拍照而拍照,只想享受在那一刻。”

作为一个摄影师,面对极好的拍摄对象,手里拿着相机,却主动选择不拍,这是另一个境界。对于普通爱好者而言,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东西是:对拍摄对象的感受,感知,思考,重要性永远在摄影这件事本身之上。

回过头再来看泡菜的这组作品,是不是总感觉画面里少了些什么?现在可以找到答案了。

黄狮虎:

这是一组有趣且可爱的组图作品,不单单是因为拍摄主体是孩童,更是因为作者在拍摄时采用盲拍的手法,令镜头更趋近于孩子们的生活视角,从而展现出他们真实可爱的一面,而非摆拍影像。如果吹毛求疵一些,作者对于画面构图和人物关系的把控还有所缺失,以至于作品的表现力欠缺了一点点。

 点击跳转《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可参与投稿与评论。 

 

色影无忌(6045)
评图(110)
摄影(5550)
作品(422)
批评(107)
交流(136)
0
朕知道了~
1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