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新闻 > 无忌评图第九期丨什么是艺术?

无忌评图第九期丨什么是艺术?

色影无忌
Leonqu
黄斌
2021-05-26

我这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艺术。最近好多艺术展,艺博会,艺术显然成为楼市和股市后的又一门投资生意。这阵势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东北入冬前一车车的大白菜,每家都要买上十几颗放在路边晒好备着过冬。

贡布里希在他那本著名的《艺术的故事》的开头有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如同说“其实没有科学这种东西,只有科学家。”一样。贡布里希是研究符号学的,他将艺术这种基于人类体验的产物放在一个语言学的逻辑框架中去解读怎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呢?只要作品在某某画廊或展览上挂过,扣一个貌似高深的主题就把自己当艺术卖的人,正是对艺术无感和逐名利的结果。

对艺术的理解用“情人眼里出西施”来比喻是比较贴切的。好像贝多芬的《欢乐颂》,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神圣的体验,不涉及名利,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含义。这里我想引《宗教经验种种》一书中对宗教体验的描述来说明我对艺术带给人的感受的认识:

“事实上,在形而上学和宗教领域,只有当说不出的实在感造成印象,支持某个结论的时候,能够清晰表述的理由才对我们具有说服力。诚然,我们的直觉与理性共同运作,统治世界的伟大体系才可能成长,就像佛教或天主教哲学一样。…………假如有人像我列举的例子那样,感受到活生生的上帝就在面前,那么,你们对他的批评教育不管多么高明,恐怕都是徒劳无功,丝毫也不能改变他的信仰。”

如果我们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放下成见和功利心,艺术便是一把开启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

 

泡菜批评精选

▲ 《架子工》作者:元荃

Carl Zeiss Vario-Sonnar 4.5-5.6/100-300 T* MMJ 镜头 后期有裁剪

作品阐述:虽然⼈物没有拍全,但从其动作能看出全身都在⽤⼒。⼈物表情也证实了这⼀点。⼈物右⼿微微有些虚,多多少少产⽣些“动感”。后期裁剪时有意留下⼈物后⾯那根钢管。感觉能让画⾯平衡。遗憾的是,左⼿没有拍全!请各位评头论⾜,说真话!也欢迎修图,裁剪!

点评泡菜:@海军山

1、这张图没啥拍摄上的⽑病,左⼿虽没拍全,但是螺丝交叉的地⽅拍到了,⼯作要素就全了。

2、变形问题没有完全较正。在这样的四⽅架⼦上,竖杆有任何的“不垂直”,都会带来强烈的不稳定感,影响观赏效果。

3、最主要的问题是,影调明暗的重⼼问题。上⽅⼈脸、螺丝交叉与⼿部动作,是三个⽀撑画⾯的最主要元素,在这个爆炸的瞬间上,需要更⾼的调⼦⽀撑,画⾯才会好看。

海军山调整后画面

 

作者@元荃回复:⾮常感谢这么详细的点评!

1、肯定了要素不缺。⼿不全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有“第⼆个眼睛”的说法。

2、确实变形问题处理不太好。俺是根据后⾯房屋的竖线条调整的。直得以后注意!

3、影调明暗只要不过曝,没有“死⿊”之处,都能接受。

其实你的点评和处理也是⼀个很⼤的启发,既然可以提⾼“三个⽀撑点”的亮度,来达到“爆炸的瞬间上”的需要。同理,也可以压暗“三个⽀撑点”以外的区域来达到⽬地。理由:拍摄时“前景深⻓,后景深短”,那些有可能影响到画⾯主体的元素虚化效果不好,压暗后多少可以弥补;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不太喜欢照⽚中有过曝之处。喜欢深沉点的调调,这个与个⼈喜好有关;看了您修改后的照⽚直⽅图,完全可以接受。

真⼼感谢您的点评和修图!

本期作品点评

▲ 无题 作者:火地岛的夏末

作品阐述:月亮隔着合欢树编织的蕾丝盯着我,真要命

编辑点评:

Leonqu:这个框子实在太难看了。我不想过度批评这个事情,但这背后是一种什么心理我希望作者自己有所反思。就是那种希望被挂在墙上的情结。现在网上流行把自己作品放在一个虚拟的装饰环境展示的风气。希望自己的作品最终能作为家居装饰的作品进行售卖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作品本身我也是看好的,确实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我还看了作者在无忌的图集,拍的都挺不错。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创作动机。我这里推荐一个网站供作者参考:https://www·brooksjensenarts·com/

要明确创作的主题拍系列作品,然后找到适合的的售卖机构投稿,如果可以达成合作作品便能在市场上售卖拿到版税。是否能赚到钱取决与作品风格与市场流行的契合度。我相信一些成熟的作者最终会走到这条路上。这也是无忌努力的方向。为大家搭建一个能将自己作品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平台。

 

Geethan:配合作者的文字说明,照片里自然的景象被作者赋予了一种拟人化的情感,月亮那一块的空隙,仿佛变成了一只眼睛。把日常的小景拍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情景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

画面里的元素很清晰,树叶,月亮,天空,多余的再也没有。这种对画面元素的把控是必要的,元素清晰了,表达的情感也就更清晰了。

 

黄狮虎:个人认为这是一幅寄情于景的非典型风光作品。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明显看出他将取景器中的风景进行了拟人化处理,而天上的一轮明月,就如同是轻纱遮面妩媚女人的明眸一般,随着“她”的注视,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性感。而这幅作品的问题是后期所添加的画框,使照片的质感与像素都受到的一定程度的压缩,如此以牺牲照片质量为代价,我觉得大可不必。

▲ 《钢琴王子克莱德曼》作者:shilin56

拍摄器材:佳能 EOS 1DX

编辑点评:

Geethan:我想通过这张照片,说一说摄影这件事需要考虑的一些东西。我认为摄影是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场合的。作为音乐会的场景,拿着一台1DX去拍摄是非常不妥的。一些音乐节和livehouse也就算了,但古典音乐会这样的场合,用一台无法消除快门声音的单反去拍摄,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你或许会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更加静音的器材?但退一步说,在这样的场合拍照,这种行为本身也值得商榷。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摄影,比如在西藏,一些寺庙就不准你用相机去拍照(但手机可以,很迷惑,但就是现实规定),一些室内的场景就根本不允许拍照。而像音乐会这样的场合,是需要我们自己的自觉的。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拍摄欲望,也是衡量一个摄影师是否就有职业精神的重要考量之一。

 

Leonqu:能理解作者是想拍一张严肃的人物的肖像,可惜局限于环境和拍摄的条件,从画面的结果来说并不理想。人物的脸被切去一半,只有鼻子上面的部分。为了突出人物的立体感把前景和背景调的死黑一片怎么看都不舒服。神情的捕捉还是很到位的,能看出作者对这位钢琴大师充满崇敬之心。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张作品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是各种妥协后的结果。摄影大部分的功夫是花在按快门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前期的工作不到位,或者条件达不到结果自然也不会理想。这幅作品给了我们一个佐证。

 

黄狮虎:我对音乐会其实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但是从摄影角度来说,这幅作品还是有不足之处。首先,能看出作者是想拍摄主体人物的肖像作品,但是由于机位问题,导致人物脸部被遮挡,无法完整展现主体人物。其次,作为一场钢琴演奏表演,作者将钢琴后期调黑,导致观者从画面中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关于钢琴演奏的元素,使得作品的主题表现力大大减弱。

▲ 《文化空间》@jay790

编辑点评:

黄狮虎:我们常说摄影是减法,但减法并不意味着照片是单调乏味的。这幅作品巧妙处理了高饱和度色彩与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人手和树影则形成了生命元素之间的呼应关系,令照片达到简洁却不简单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对照片细节的处理还可以再精致一些,比如画面左侧的高曝光反光以及粉色墙面的瑕疵,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下。

 

Leonqu:这张作品的设计感很强。让我想到作者可能是从事平面设计的人。画面的构图非常严谨,是光影与几何结构的重叠。手和画面右下角的植物影子给画面带来一丝生气,白皙的皮肤和粉色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这让我想起最近嘉德拍卖上里希特早期的一幅作品。是一张黑白的油画,整个画面没有其它元素是单纯的光影组合构成的空间感。看似单纯的作品背后也可以有深刻的内涵。

 

Geethan:我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很像视觉中国等图库里的那种创意类的照片。据我个人的观察,一张可以被很多客户购买的创意类图片,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不一定同时):画面构图工整,尽量减少瑕疵;具备一定的线条感和形式感;颜色鲜明富有冲击力;画面中有吸引人眼球的“刺点”;画面内涵的指向性要模糊或宽泛,让读者可以有多重理解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吸引各种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客户购买。

这张照片无疑满足了以上所有的条件。如果说瑕疵,可能是画面前方柱子上的高光,平台侧面上有些泛黄的漆面,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一下。

 

  点击跳转《无忌评图|为作品说真话,让摄影不止于爱好!》,可参与投稿与评论。 

 

色影无忌(6045)
评图(110)
摄影(5550)
作品(422)
批评(107)
交流(136)
7
朕知道了~
6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