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胡黎明:正是因为没有功利心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胡黎明:正是因为没有功利心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8-25

 胡老师今年七十一岁。我作为刚过而立之年的编辑,接触摄影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很难想象热爱并坚持一件事五十年,是什么体验?

胡老师一生痴迷摄影。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件够得上“痴迷”的正经事儿是莫大的幸运。

 

胡黎明

中国十佳广告摄影师

中国摄影届最高荣誉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作品登上《世界商业摄影年鉴》的第一位中国摄影师

北京电影学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客座教授

著作《创意广告摄影实例》

 

▲ 胡黎明在 “央美·无忌”商业摄影高研班授课现场指导学员创作。

 

对 话

主持人(G):无忌影像编辑_Geethan

访谈嘉宾(H):摄影师_胡黎明

 

- 01 -

1949-1979:人生底色:部队的印记

 

G:胡老师好,您年长我40岁。这次采访,我心里诚惶诚恐的。

H:好年轻!不过31岁了,各方面也都很有经验了。

G:您把自己的摄影生涯分为了四个阶段,咱们就分阶段聊。先聊聊您的成长环境吧。

H:我出生于1949年10月26日,所以叫胡黎明(笑)。我的父母都是军人,当年四野大军南下,我们家就从东北一直往广西走,走到湖南汉寿的时候,我出生了。只在部队留守处待了一个月,之后我们全家又去了南宁,我父亲参与了十万大山剿匪。

G:您这段经历和我父亲很像,他很小随我祖父母去了长沙,留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剿匪之后呢,您又去到了哪里?

H:1952年前后,我们家又搬去了南京,因为我父亲去了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待了三四年,就是《亮剑》里的那个学校。

我六岁那年,父亲被分配到38军,我们家又去了吉林通化,后来又去了四平,最后1980年搬到了长春。

G:我姥爷当年也是38军的,还参加过※※※※,开※※

H:越聊越近啊!

G:感觉您的成长“路线”十分漂泊。小时候父母对您管得严吗?

H:部队家属就是这样,跟着部队走。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挨打。但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我管教特别严,虽然我家经济条件很好,但他们从不让我乱花一分钱。

G:我了解到,您小时候喜欢画画?

H:对,我那会儿学习不好,正经的科目都不行,但音、体、美特别好。

G:学习不好,父母这关过得去?

H:我小学在长春八一小学上学,也是部队子弟的学校。我家当时在通化,但我在长春上学,我就一直住校,几个月也见不着家长(笑),属于放了羊,野蛮生长。

G:您1968年参军当了飞行员。这是您从小的梦想吗?

H:是的,我从小有两个理想,很明确,一个是当画家,一个是当飞行员。

G:想当飞行员的理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H:八一小学当时条件很好,每星期会放映两场电影。当时放过一个苏联的电影叫《无腿飞将军》,讲一个飞行员打仗把腿炸掉了,但他还要坚持当飞行员。一个情节是他装上假肢,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问题,就忍着痛在大家面前跳舞,给我印象非常深。

G:成为飞行员的这段经历,有印象深刻的事吗?

H:当时选拔飞行员(选飞),筛选条件非常严格,尤其要求身体要过关。但上初一的时候,我有鼻炎,我为了要在初三选飞的时候通过,枕头旁边就总放一个滴鼻炎的药,每天早晨滴一遍,晚上滴一遍,坚持了一年多,后来治好了鼻炎,通过了选拔。我是我们学校唯一通过的人。

1968年,国家把我们通过初检的人集中起来送到长白山,一个很艰苦的地方锻炼半年,半年后检查合格就去空军。我被分配到新兵连一连,最苦的连,每天开荒、种水稻,干了六个月。

有一天收割完水稻,我们正蹲在地上吃饭,通讯员离我很远,大概有50多米,他就招呼我,远远地用手指头往天上指。当时我就知道我选上了,真的高兴死了。

 

▲ 胡黎明的微信头像,拍摄于22岁。1971年六一儿童节,胡黎明在部队,花了124块钱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海鸥4b。

G:有没有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H:一是作息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原因,我绝对不会熬夜,晚上22:30之前肯定休息,早上5:00起来。按时睡觉,按时吃饭。我在家过的就是部队的生活,每天早上我父亲就会喊:“起床了!”

还有就是守时,守约。比如我们约14:00见面,我肯定会提前10分钟到地方,不会随随便便就爽约,时间观念非常强。

再有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做事情,遇到一些困难,不会轻言放弃。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做完,有一种信念。

 

 - 02 -

1979-1991:“没有功利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G:1979年,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到省书店做报刊摄影工作;后来又去到了吉林省五金矿产外贸进出口公司,正式开始了广告摄影的生涯。这两次“跳槽”,完全是出于喜爱摄影吗?

H:当时我脑子里就一件事,就是想摄影。

转业的时候,我拿着自己拍的一些照片,去出版局找人事处处长。处长问我想去哪儿,我说想去画报社,处长说画报社没房子。当时国家会给部队转业干部一笔资金,这个钱会给到下家单位,用来保证我能分到房子。我说我不要房子,我只要能摄影就行。处长又说不要房子你也去不了,人家没名额了(笑),于是我就去了省书店。

后来去外贸公司,也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相机,当时他们进了一套玛米亚,四万多块钱。

我当时拿着在吉林日报登过的作品和自己画的画,去外贸公司面试,他们接受了,但省书店总经理不放人。从四月底到九月份,我每天晚上都跑到总经理家坐小板凳。经理后来受不了了,还用分房来留我,我说,外贸有好相机,我就想拍照。第二天同意了让我走,我开心死了。

G:在外贸公司,您的工作里会涉及到拍摄铁矿、钉子这些工业材料。1987年,您拍摄的钉子和水龙头,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商业摄影年鉴》的作品。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入选?

 

▲ 胡黎明荣登《世界商业摄影年鉴》的两幅作品。

H:那个时候中国摄影的主流是新闻纪实,广告摄影是被看不起的。当时我的想法是,管他什么广告不广告,我拿着相机,我想拍啥就拍啥。因为工作原因,我爬遍了吉林市的化工基地和厂房,最高的烟囱有140米高。

慢慢地,就对广告摄影产生感情了。如果不带着感情去拍,不可能拍出那种东西来,你说一个钉子有啥好拍的,往桌上一摆,一拍就完了。当然,能够达到获奖的水平,是经过我在欧共体的那次学习之后。

G:1985年,在桂林您参加的高级广告摄影学习班(欧共体援华项目),跟着12个国际上的老师学习了50天。您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有哪些?

H:这12个老师,教授我们摄影、暗房、市场学、设计、静物、人像、食品……都是国外很有名的广告摄影师和老师,在国内是首次。

G: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H:我很急迫地想学习,每天都是非常用心地去听每一堂课。我们认真到什么程度?当时一个叫夏米阳的法国摄影师,他在拍照,说要剪子,我们就给他拿剪子;说要胶泥我们就拿胶泥。过来两天,我们根本不需要中方的翻译了,老师一举手,我们的剪子就递过去了。

当时的翻译说你们这么厉害,两天就学会法语了?其实我们根本就听不懂法语,就是因为我们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再走,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他,所以我们都知道下一步他要做什么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广告摄影的认识上了台阶,也真正尝到了拍广告的乐趣。从那之后下定决心,就拍广告。

 

▲ 胡黎明早期广告摄影作品。

G:1986-1988年您开始疯狂钻研汽车拍摄。为什么对汽车情有独钟?

H:不管干哪一行,我都想在这个行业里挑战最高难度的项目。作为广告摄影师,拍汽车的难度大、投入多,门槛高。我在1986年看到外国杂志上标致206的广告,我就想我不能再停留在拍石头拍钉子上了,我一定要拍汽车。

我当时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和我同龄,现在也是一个大科学家,是咱们国家海流发电的第一人,叫张雪明。当时他很喜欢玩汽车,喜欢搞发明创造,自己还做过一台汽车。他的驾驶技术很高,可以把两个轮子立起来那么开,每天就陪着我去开车、拍车,给我讲很多汽车方面的知识。

1988年,我通过朋友找到了当时长春汽车厂研究所的主任,想借他们的厂房,晚上给我拍汽车。还给主任买了两条烟,主任挺高兴(笑),答应了。

我俩晚上拍车,天黑了拍,天亮了回。雪明骑个摩托车,我骑个自行车,我就弄个绳子绑在他的摩托上,他就这么把我拉回家,每天都这么干。

G:您每天昼伏夜出,公司同事怎么看您?

H:当时我做这些事没人管我,我是一个很自由的人。同事都是做生意的人,和我做的事格格不入,但他们平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我们公司没有摄影棚,如果我需要拍产品了,我就找他们人少的办公室,让他们下班之前把办公桌都搬出去,腾出地方给我拍照(笑)。

我平时也会给他们拍照片,洗照片,他们也挺高兴。再说,我一不想当科长,二不关心涨工资,三也不问分房子,和别人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

我当时的生活,要么是在外面拍照片,要么是在暗房洗照片。当时外贸公司的条件也好,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85年,一次就进了一万美金的感光材料。那会儿我的胶卷多到什么程度?开冰箱都得扶着冰箱门,不然胶卷就都掉出来了。

这样的条件,也让我可以大胆去练手,拍汽车。

G:那一年,您第一次尝试在室内拍摄汽车,先拍了15天高尔夫,后又拍了7天的奥迪。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室内拍摄汽车。

 

▲ 胡黎明在厂房内拍摄奥迪汽车。

H:拍摄奥迪的时候,我想地面做成仿标志206那样波浪形的光。我想到黑塑料布可以反光,于是借口到北京大栅栏出差,买到布,100多斤,自己扛到地铁,坐火车扛回了长春。实际效果与标志206还是有很大差距,当时只有90公分的硫酸纸。粘成三层,摆了三米。

我给在桂林学习时候中方的指导老师写了封信,说中国这么大,连个拍汽车的棚都没有,太遗憾了。我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做成这件事。

 

▲ 胡黎明拍摄的奥迪汽车作品。

G:这些作品后来发表过吗?

H:没有。其实我这个人一直谈不上低调,一直到现在也是。当时我只是自己想做这件事,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拍出来的照片也没拿去杂志发表。

我俩都没啥功利心,哪怕是一分钱的想法也没有。他单纯是为了玩,我也是为了玩。后来我回忆起来,正是因为没有功利心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段时期是我总结自己摄影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一切从兴趣出发,对广告摄影的初步探索。

 

 - 03 -

1992-2006:“对摄影的事儿,我过目不忘。”

 

G:1992年-1995年,您在广东省轻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摄影部干了三年半,这份工作带给您怎样的成长?

H:轻工业的产品,比原来我拍的产品种类丰富太多了。轻工业会拍类似服装、电视、珠宝、啤酒、箱包这样的产品,我天天都有活干,每天晚上熬夜,甚至通宵。瘦了10斤。我特别高兴,从来没这么痛快地工作,从产品拍摄的角度来说,又上了一个台阶。

G:1995年到1999年,您出来自己单干,属于为吃饱饭奋斗的时期。

H:其实我刚刚出来单干的时候,第一单活就是拍的汽车。当时标志公司找到了我,那一单活我干了20天,挣了20万,一下子就稳当了。其实我在那之前只拍过一次汽车,就是刚才咱们聊到的那回(笑)。

G:那您咋就这么自信,敢接20万的活?

H:我对于喜欢干的事情,是很有自信的!包括我在航校学飞行,这些事情我都很有自信。

G:20万在手里,日子过得也有底气了。

H:我自己搞了个摄影棚,38平米。一开始活不多,自己养还是心慌。我当时给别人染摄影布,有活就干活,没活就染布。近两年,挺过来了。

1997年底,我换了个200平米的棚,租金7500元/月。拍摩托车、小家电、音响、食品、能看到的都拍。一直到1999年年中,想拍汽车的劲儿又起来了。

 

▲ 胡黎明获得的各类商业摄影奖项及证书。

G:1999年,您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摄影师,这个奖项,是对您职业生涯的一次很重要的肯定。

H:当年,商务部广告摄影杂志总编陈勇老师和人民摄影报的施老师,想做出一本中国广告摄影的黑皮书,办出最大型的中国广告摄影奖。

他俩就怕这个展览做得不接地气,和真正的广告摄影师群体脱轨,于是到处做动员,去到每一个城市,找到每一个摄影师去做工作。这届展览是第一次全国性的展,大家积攒了很多年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G:100个奖项里,您独揽了14个,因为您什么门类基本都拍过吗(笑)?

H:哈哈哈对,有些门类,本来说我拍这张不错,但是不行,他已经拿了一个金奖了,就给他个银奖吧(笑)。

从来到广州,到1999年的获奖,这段时期是我摄影生涯的第二个阶段。

▲ 胡黎明作品。

G:1999年底,您把广州的房子卖了,建了自己的汽车影棚。

H:当时吴小平、上海的张善夫,他们已经有汽车棚了,连灯光都研究出来了。我本来一直就有自己建汽车棚的打算,这下子受刺激了,下决心必须要有自己的汽车棚。1999年底,我还不知道谁会给我活儿,但管不了那么多了,棚就这么搞起来了。

这段时期,我开始全面拍摄汽车,对用光的感觉越来越敏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拍摄技术。

G:您当时通过哪些方法磨炼技术?

H:国内有些汽车厂家是和日本合资的,日方就派他们的摄影师来我的棚里,租我的棚拍照。他们拍,我们就在旁边学习。一开始人家还不让进来,我们就想办法帮他们干活,打灯,当助手,慢慢就学到了很多。

G:您平时学习的时候是否有记笔记的习惯?

H:没有。别的事儿是真记不住,但摄影的事,我过目不忘。只要别人说过一次,我就永远都不会忘。这个事儿太让我上心了,因为我喜欢,所以我走路也在想,干什么都在想。每天早晨只要一醒,就在想人家这车是怎么拍的,起床就开始试验自己的想法。

G:您也经历过日本“博报堂”这样国际顶级4A公司的历练。

H:对,他们日本的总监亲自过来,是很有经验的老头儿(笑)。那个时候我就把自己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去要求自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 胡黎明作品。

日本人有个习惯:如果你第一张拍好了,往后就可以轻松了;如果第一张没拍好,这一天你都干不好,下回人家也不会再找你。就是第一张,一定要让他非常满意。

在他们审查之前,你要竭尽全力找作品的毛病,找缺点,然后把这些缺点都克服掉。感觉确实没问题了。再请他们来看。他们也很干脆,一看电脑,确实不错,大概用不了10分钟的时间,人家比出一个ok的手势,就可以了。

他们对工作非常严格,而且非常守时。比如每天早晨8:30上班,他8:25之前肯定到,那么我就必须8:00准时到,收拾好场地,一定是这样。

我非常愿意跟他们合作。你有毛病,他们挑剔你;你没毛病,根本就不挑剔你。有的就不是这样,他是为了挑而挑,这样我就必须故意留下一点瑕疵,让他去挑。但往往,你给他留的毛病他挑不出来,反而说你好的地方不行(笑)。

G:您是哪一年不再从事一线拍摄的?

H:2014年。一个是岁数大了,再一个我的棚交给我姑娘了,我姑娘也不想让我干了。现在人做事都愿意找年轻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你一个60多岁的老朽,谁愿意跟你谈?觉得你思想也跟不上。

G:和您聊了半天,没觉得您跟不上。体力可能是个问题,广告行业太累了。

H:我感觉我的创新能力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笑)。广告行业没有不加班的,到夜里一两点很正常。我好几次因为不想加班,差点和客户打起来(笑)。

G:您摄影生涯的第三个阶段,为什么截止到2006年?

H:2006年,我开始受邀给国内的各大高校授课。从干活到总结经验,这是一个新的阶段,对我的自我提升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我真正对光理解了,是从讲课开始:总结、归纳、推广、传承。

 

- 04 -

2006至今:“不变的是基础,变化的是观念。”

 

G:您1994年出版的《创意广告摄影实例》成为国人学习广告摄影的启蒙读物。

H:当时这本书,在国内也是第一本。我身边有人跟我说,“老胡,你不想干了?你把绝招全告诉大家了。”

我当时没想太多。我们这一代人不容易,想学点东西,这边香港的老师来讲课,那边台湾的老师来讲课,有的讲得很实在,有的偷偷摸摸的,有的不告诉你,有的告诉你假招。我感觉这没必要,我本身不是守旧的人,好的东西要让大家都知道。社会肯定要往前发展,不能守着自己的这点东西。

G:您保持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H:对。还有一点,我把我这些都公布于众,然后我再想新招~

G:学习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事,不会因为我告诉了你,就像把特别重要的东西透露出去一样。

H:对!

 

 ▲ 胡黎明在“央美·无忌”商业摄影师高研班授课。

G:通过这么多年的授课,您学到了什么?

H:讲课,首先是吸收的过程,然后才是输出。等输出完了,还是要有吸收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东西。

G:您如何看国内高校培养摄影人的现状?

H:很多让人感觉比较高大上的大学,反而对广告摄影不够重视,他们更重视海阔天空的思想。反而有些高校,看着名头不大,反而更重视基础教育。

我去过这么多院校,河南商丘师范学院非常重视基础教育。当时他们的院长就说,“我不管你学生学什么东西,我只要你出来能挣钱,能养家糊口。”

G:是务实和务虚的区别?

H:对。他们学校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经常请国内各个门类的摄影高手去给他们讲课,比如钱元凯。

G:您有考虑再出书吗?

H:有,想回归用光理论方面的基础教学。我认为基础的东西,没有是不行的,尤其是当你走到了一定的程度,回过头再看,基础的东西是非常有用的东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问很多人,光圈是怎么一回事?光圈大小代表什么?它和镜头的关系是什么?往往这类问题,没几个摄影师说得明白。

▲ 胡黎明在”胡黎明摄影用光原理”结业证书上签名。

G:听说您近两年做了一个拍摄影师肖像的项目,可以介绍一下么?

H:去年疫情的时候没事做,找了几个搞摄影的朋友,拍着玩。后来越拍越多,有的人还是经朋友介绍过来的,拍了200个人。展览的主题就叫“我的摄影朋友”。

这里有很知名的摄影师,也有摄影爱好者、发烧友,但是大家都是平等的。里面年龄最大的有1926年10月出生的摄影家;还有的摄影师是参加过※※※※5次战役的战地记者、参加过越战的战地记者……我都特别佩服他们。

▲ “我的朋友”摄影项目拍摄花絮。


G:他们怎么评价您的拍摄?

H:他们说我把他们当汽车拍,来回琢磨怎么布光(笑)。

G:从您买来自己的第一台相机起,摄影陪伴您50年了,这中间您也经历过几次中国社会发展的剧变:改革开放、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一名摄影师,您觉得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H:没有变化的是基础知识,变化的是观念。新的观念里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比如小鲜肉就是一个不好的东西,正在侵蚀我们国家年轻人的灵魂。

G:吴某凡的事情您肯定知道了。

H:当然知道。其实小鲜肉这个事舆论已经批评很久了,但在广告摄影里,仍然到处都是,有点刹不住车了。

G:最近奥运会,大家都开始喜欢奥运健儿这样健康、积极的偶像形象,我认为是一个好事儿,很多观念需要慢慢转变。我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摄影这件事,还会是您未来这些年坚持去做的事吗?

H:摄影这个事儿,一辈子也没个完了(笑)。

G: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end-    采访 编辑 | Geethan    图片提供 | 胡黎明

 

 

产品摄影(5)
胡黎明(4)
汽车摄影(14)
摄影教学(21)
摄影人生(3)
4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