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高仕源:耕好我的一亩三分地,其它都是累赘

高仕源:耕好我的一亩三分地,其它都是累赘

色影无忌
Geethan
Geethan
2021-05-14

 五一回来后的第一篇采访任务,就是这位有着24年商业产品拍摄经验的摄影师:高仕源。他拒绝我称呼他为高老师,并拒绝我使用“您”的称谓,直言“这样有距离”。

阿高是一名处在行业头部的资深广告产品摄影师。他如何看待摄影?又是如何做到了今天的成绩?带着一大筐的问题,我开启了这篇对话。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题。勇于做出改变,积极适应环境,是阿高给自己的人生交出的答卷。他对自身的能力边界有清醒的认识,却又绝不甘于停滞,不断学习,扩宽边界,终将困境化为成长。

 

高仕源

70后商业摄影师

坐标广州

 

高仕源在为腾讯企业微信拍摄时的场记花絮(2020)。

对 话

主持人(G):无忌影像编辑_Geethan

访谈嘉宾(Y):摄影师_高仕源

 

- 01 -

学美术、做摄影:把握天赋,也要勇于试错

 

G:阿高你好,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Y:我是70后生人,祖籍在上海,但是基本没在上海待过,很小的时候就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去了贵州,一个山区里面的小县城。1984年,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来到广州。

G:家里有人从事摄影或者艺术相关的工作吗?

Y: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是生物和英语教师,父亲是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家庭背景里,并没有跟艺术相关的职业。我父亲中学的时候学过画画,他当时有点想要往这方面发展,后来家人觉得艺术不好找工作,是不务正业,再后来就走了搞科研的路。

家里一直留存着一张对开的他中学时代学习素描画的荷马石膏像,画得还挺不错。后来我在美院学画,也画石膏像,但感觉一直没有超越我父亲的水平。

我在小学和初中就去美术学院报暑期班,学习素描色彩。在高中的时候就没有去读那种普通高中,而是报了广州的工艺美术职业中学。在那时也才算是开始正式学习美术基础,然后就顺其自然考了广州美术学院。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油漆人》系列(2011)。

G:关于学美术这件事,是家里希望你学的,还是你自己从小就喜欢?

Y:家里没有希望我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觉得学美术比上语数英课带劲多了,因为我的文化课一向以来特别糟糕(笑)。

现在来看,学美术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小学刚刚来到广州的时候,广州本地人说的那叫什么语言啊,我根本听不懂,好像到了国外一样。而且当时教学环境跟现在也不一样,老师上语文课居然也会用广东话来上。那个时候自己的存在感真的非常低,成绩差,也没什么朋友,别人不会跟你一起玩。从小学一直到初中,都是这种状态。

直到高中学了美术,绘画方面的专业课占到了学习一半以上的比重,我整个人才开始找到了自信,原来我也可以做课代表啊!甚至到了大学,我开始也以为各路的美术高手都集中在一起,我会不会突然之间又变成以前的那种状态?后来看也不是,我在班里各个科目的成绩也挺好的,整个人开始变得自信满满。

如果不往这方面发展的话,我还不知道自己整个人会成长成什么个样子。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油漆人》系列(2011)。

G:怎么拐到摄影这条路上的?

我做摄影这一行,实际上是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就这么定了终身——可能是终身(笑),我应该会在这一行一直做下去。

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去兼职。我在广告公司里做过平面设计,做过墨稿,去建筑设计公司里面画手工效果图,甚至还去了北京做展场策划。但一圈做下来,我感觉都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

从北京回广州的当天晚上,我在家里翻羊城晚报,看到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招聘广告,是一家摄影公司招聘摄影助理。我当时对商业摄影一点概念都没有,就拿着大学里平时给女同学拍的照片,过去应聘了(笑)。1996年,我从美院毕业,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面试我的师父叫林旭东,他招的是摄影助理,未必说会看你拍成什么样子,有什么作品之类的,未必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大概观察一下你这个人是怎么样的。

那时我都不知道我去的这家公司,当时在广州是挺出名的一家公司,叫华视摄影。广州商业广告摄影行业的发展往前追溯的话,大头上能追溯到两三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 02 -

私定终身去掘金

 

G:你在1997年就离开了华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中间不过一年时间。

Y:走这一步,有两个原因。当初我在美术学院的一些同学,他们有的出来以后自己开广告公司,就会有一些拍片的需求,在同学的鼓动下,我开始有了工作室。

第二个实际上是我太太的鼓励。她在一个广告公司工作。她看到当时广告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觉得应该抓紧时机发展一下。

G:我的关注点有点歪,你太太当时还是你女朋友吧?

Y:当时已经结婚了(大笑)。我是比较早婚的,而且是比较叛逆的。我之前学校都还没毕业,就跟我爸说能不能把户口本给我,他说你要干什么?我说我要去结婚,哈哈哈!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毕业后才给了我。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功夫》系列之功夫蟹(2009)。

G: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

Y:第一桶金实际上并不是摄影赚到的,以我当时的水平只能拍些小产品,不可能一下子赚很多钱。

广州附近有一个镇叫做新塘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新塘镇做牛仔裤加工,包括接一些外商的订单,整个镇里面有很多家族企业。然后到90年代中后期,他们就开始从来料加工慢慢转型,要做自有品牌。做自有品牌的话,就需要商标设计、画册拍摄、模特拍摄。他们牛仔裤的一些辅料,像吊牌,包括印刷的海报,他们都需要一条龙的广告服务。

最开始开拓市场的时候,我和太太两个人,拿着一本自己做的很简陋的作品集,去到新塘挨家挨户地看门面,看到门面里面是在做牛仔裤加工的,就直接走进去,看样子长得像负责人的就问说你们需不需要做商标注册,需不需要做广告?就挨家挨户地问。一旦做成一家,通过他朋友、家族的关系慢慢再拓展业务。

所以说在我工作室成立的初期,实际上并不是把100%的精力都投在商业摄影上,而是做商标设计注册、平面设计、画册设计,包括去印刷厂跟单、去送货。经常是我跟我太太两个人一起,从广州租一部小面包车,到新塘去谈业务、送货。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年。

这是我做工作室的第一个时期。从1997年到2005年,摄影只是辅助部分,同时也有一部分独立的产品、外景之类的拍摄工作。

2005年开始,我慢慢成为各大4A广告公司的合作摄影师。

 

高仕源商拍摄影作品(2009)。

 

- 03 -

迈入职业摄影的“敲门砖”

 

G:和4A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怎么做到的?

Y:这个事我自己也总结过,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算是我打开4A的三块敲门砖之一。

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商务中心里面租了一个60平米的小房间,做摄影,做设计,都在这个房间里面。我们楼下有一个小设计公司,各种业务都有,他们的员工知道楼上有一个摄影公司,曾经就找我拍过化妆品的海报。

当时我给他们拍化妆品,他们一起跟拍的工作人员里有一个设计师,后来去了广州某大型游乐场集团工作。他们当时所有的游乐项目都没有建起来,比如十环过山车、疯狂摩托车,但他们需要出有画面的广告,宣传需求已经有了。

像这样的大型甲方集团,找的乙方广告公司也是巨无霸,是业界很大的一家4A广告公司。当时他们给甲方的方案是什么呢?过山车就像一个小火车一样,乙方认为没有这个产品没关系,可以找找道具师傅,帮甲方做一节车厢出来。到时候所有的模特就坐在上面,拍就可以了。摩托车那些同理,你没有产品的话,我也可以请道具师傅做一台摩托车出来坐在上面拍。

乙方推荐的也是业内颇具实力的摄影团队,已有多年服务4A的经验,他们的思路,是追求高品质的效果,在道具上面精雕细琢,这种思路无可厚非。但是甲方那边却觉得,这个价格报出来太吓人,做一个道具,成本快赶上真车了。这个时候,我认识的这个设计师就说,我认识一家摄影公司。于是就把我推荐过去了。

精彩的地方还在后面。我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看了下甲方的需求,觉得场景、车子都可以通过后期三维去做。我只需要把人拍好,把每个点都定准了,合成进去,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客户在北京找了比较靠谱的三维制作公司,我这边负责拍照片,他们负责三维。

 

高仕源拍摄的摩托过山主画面,局部素材(人、车分开拍摄后期再合成,2005)。

G:事情真的就推进得这么顺利?

Y:道理来说是可行的,只是当时我经验不足,低估了它的操作性。你自己想是一回事,但是正式操作的话又是另一回事。里面最关键一个点是什么?我刚才说了,乙方是一个巨无霸,他们内心是不喜欢被甲方牵着鼻子走的,这和现在的市场不一样,现在是甲方牵着乙方到处跑,但当时作为有一定实力的广告公司,他们是有能力牵着甲方的鼻子走的,而且他们一般都有自己合作的摄影团队。

G:而你相当于是甲方自己找的摄影团队。

Y:对,而且我是和乙方签合同,做出来行不行的收货标准在他们那里。如果我不是他心目中的合作伙伴,他如果要为难我的话太容易了。你说我的压力有多大,我当时可还是一个小树苗呀,哪里见过这种风雨!(笑)。当时我根本没有复杂的商场经验,哪里懂里面这种复杂的关系啊!

G:唯一一条路,就是把任务完成得足够让甲方满意,也才能让乙方信服。

Y:对。当时我也的确不了解同4A他们的合作流程,因此遇到过很多阻力。比如开沟通会议的时候,他们让我介绍很详细的拍摄计划和流程。当时我对这方面没什么充分准备,摄影师的直男思维,这个东西我想好了,我就这样做不就行了,干嘛还要这么啰里啰嗦地跟你说一大通呢?


结果,他们就会在会议记录上写下白纸黑字:唐图摄影公司提不出拍摄方案。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会议记录,他们在会后还会发给甲方和与会各方。我当时脑子就嗡了一下,意识到了原来这个游戏还得这样玩,不是说你摄影师喜欢怎么拍就怎么拍,必须要有计划书。后来我也理解,这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一件事,比如说疯狂过山车,它这个车的设计效果是翻滚旋转,乙方就认为人是倒过来的。他们就要把模特一个个吊起来倒着拍,认为这样才真实。但我对此提出了质疑。我认为人在过山车上高速往前飞的时候,实际上处于一种失重状态,并没有一个上下的概念,只有一个前后的概念。在这个状态的时候,整个人的头发并不是往下垂,而是往后扯。你的衣服都是往后带的,而并不是往下垂的。

 

过山车拍摄,主画面局部素材(人、车分开拍摄后期再合成,2005)。

于是我就跟他们阐述我的方案:只要我有办法让头发能够飘起来往后吹,衣服往后带,这个感觉就是真实的感觉。他们认可了这个方案。实际上他们也真的未必就不懂,只是拿个IQ题来考考小朋友。
 

后来我用三天的时间,一天拍一个画面。那三天真是难熬得要死,模特又多,大大小小各种细节都要考虑周全,还是各种状况不断。那三天我整个人不知道饿,不知道累,不知道困。后来项目圆满交付,同时也征服了广告公司那边,他们知道原来市场上也有这种公司,虽然规模小小,但是也能做出质量很高的出品。后来我居然还成了他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其实这几个画面现在回看,还是挺稚嫩的。

像这样的CASE做完以后,后面要求再高的单我都不怕了。并不是说我曾经做过多么复杂、多么有难度的东西,而是我自己曾经承受过这样的心理压力,从里面走出来以后,后期对于其他的单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

这是我做工作室的第二个时期。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左右,摄影是占主要的部分。这十来年服务4A公司的单子比较多,他们基本上可以占到一半以上的工作量。
 

- 04 -

电商时代的屠龙刀

G:你运营唐图摄影工作室也24年了,最近一次面临的职业转型是?

Y:2017年左右,电商市场兴起,对传统广告业的冲击很大。4A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再到我这里,目前4A广告公司的拍摄工作已经不多了。

G:现在更多是那种体量稍微小一点的广告公司,要价比4A要低很多,但是他们会比较灵活一些。像这种的客户你是不是会多一些?

Y:没错,还会越来越多直接面对商家。以前4A公司花大价钱大精力拍一张KV(主视觉),然后就用在各种宣发媒体上,几个月、半年这样用,这种周期之下,他们当然舍得花钱,尽全力去做一张很精致的东西出来。现在很多做电商的企业不一样,他们对一张美美的图片的需求还是有的,但是受限于现在的图片展示场景和产品周期,拍摄的流程、时间都会尽可能压缩。

这些公司如果严谨的话,他们的操作流程其实有点像4A公司,前期画面的策划、线稿,道具的筹备和筛选、组织实拍各个步骤其实都在,只是精简了很多,效率要求非常高。以前你定一个道具,可能会反复开会讨论,但现在往往时间上不允许这样操作。如果影响不大,能通过适当的后期解决问题的话客户也是愿意接受的。

G: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商业环境,对摄影师的要求有所下降吗?

Y:不是下降,而是转换。我所做的工作跟以前的工作区别不大,只不过是各个环节更精简而已。市场上的的确确有我这个年龄或者是比我这个年龄老一点的摄影师,他们在这个环节上没转换过来,只能适应以前的市场对他们的要求,整个工作流程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关系。很多摄影师在这个环节是被淘汰掉的。当你一旦转换过来了,以前服务4A的那套方法就是你的屠龙刀。

当时其实我在这个环节转换的时候,也是蛮难的,我觉得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去搞这个东西,太随意了吧。而且这个画面我说我觉得这样好,那么你们要不要整合一下,你们要不要开会讨论一下什么的?我还会用以前的那种慢工出细活的思路去做这个事情。

但是实际上,因为效率的问题,他们是不允许这样来操作的,并且希望我尽可能去精简、把控我的拍摄环节。现在,如果老的4A客户找我,我反而可能还要再转换回去一下,回去以前那种很严谨的状态。现在这两种工作我也同时在做,我的思路很清晰,能理解得了他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高仕源商拍摄影作品(2009)。实物图像需分解成几十个局部,每一列局部根据起伏走向一条一条按透视来拍摄灯管素材,每拍一条都要现场编号,然后在PS中检验位置和透视是否正确。由于整件衣物创意的灯泡灯管是发光体,“发光”这个要素又是此创意的核心表达,因此每个元素的灯泡都要分别拍发光与不发光两张图叠像,方便后期做成亮度不同的发光效果。

三件不同发光体衣物的巨大工程。光是主要素材拍摄就耗时十几天,素材的丰富度力求让后期做到“画面中没有两个灯泡是copy的”。后期PS加工合成期间,又不断补充拍摄各种零缺素材,前后拍摄工期跨度一个月。

 

- 05 -

向内求索:内心的成长,带给我不断的快乐

G:经过这么多的拍摄,你在作品的呈现上是否有意去形成一个自己独有的视觉风格?换言之,你认为自己作品的辨识度有多高?

Y:如果说商业摄影,我认为我的作品没有特点。我认为对于商业产品摄影来说,这是一个常态。某一个摄影师,可能在小范围圈子里面,你说他的作品有没有视觉上的辨识度?可能会有。但是如果你看到大范围的话,把它扔到一个大海里面去,这个太难了。

你说陈曼的作品有没有辨识度?我觉得是有的。她属于时尚行业,对摄影师的个性是有一定要求的。回到静物摄影领域,能不看人,盯着作品就能知道是谁拍的,法国的摄影师Mitch Feinberg,我们行业内有人称他为静物摄影之王。

现在的广告静物摄影,市场主流的审美还是在追求高大、漂亮、精美的东西。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个问题,我目前还没有答案。

G:说到底,商业摄影师的审美还是要跟着客户走。

Y:不是客户的要求,是市场的要求。整个市场所有的消费者,大家还是停留在欣赏高大美、高精尖这种图片的状态的话,你做一些不同风格出来的东西,是没有市场的。商拍一定要讲究市场,讲究消费群,让别人买你的东西,如果整个市场还没发育到这个程度,没有允许个性化的土壤,是做不到标新立异的。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整个人类都发展到那种部落的状态,大家都往更有特色的小集群去聚拢,不存在所谓“大多数人的审美”时,这个时候才是个性化绽放的土壤。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笑)。

高仕源商拍摄影作品及幕后花絮(2020)。高仕源为腾讯企业微信的这组照片,除了齿轮的这张是微缩道具,其他都是1:1的实拍道具。齿轮这个严格来说也是实景拍摄,从玩具和手表里拆下来请专业道具师傅制作,只不过后期调整了大小比例。
 

G:你认为在商业作品里进行艺术创作,是否是一个伪命题?

Y:在商业创作的时候,你可以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但是艺术手法是服务于最终的商业目的的。他卖的是商品,卖的是这个概念,你所有的表现方式都要服务于怎么样让最终的消费者去接收到这个概念的信息。这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限制了,终点线已经在那里了,你再怎么走,都要走到这个终点。

G:你比较喜欢哪些艺术家的作品?

Y:国内王庆松、马良,周裕隆,张兰坡,国外Gregory Crewdson。还有日本一个已故的画家叫石田彻也。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我都很喜欢。

G:你的《蜡像馆》系列创作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视觉冲击力很强,同时也展现了高超的后期技术。但这组作品在网上也迎来了专家的质疑,认为你表达的东西比较片面,也没有提出新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外界批评的声音?

Y:这些批评的声音对我帮助很大。这组创作后来我自己反思,在表达上是用力过猛和画蛇添足了,也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实际上我对艺术摄影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一直是凭着个人喜好在碎片化地接触,之前一直在实用摄影之路上狂奔。在这样的基础上,做不到对某些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这组作品后来也重新编辑,去掉了一些画蛇添足的内容。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蜡像馆》系列(2019),吸纳批评后,重新编辑的版本。

虽然我是美院科班出身,但20多年都泡在实用美学的泥潭里,我现在也处于对艺术的探索和困惑的阶段。当代艺术中很多东西我其实都看不懂,所以我也在不断学习、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

G:很多摄影师到了一定年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以后,就会停止学习和进步了。你这个心态我觉得很难得。

Y:其实每个人小时候对世界的认知态度是开放的,整个世界都是很新鲜的,你不怕别人批评你,批评完了你还是能拼命地接受营养。但当你工作了以后,工作、社会要求你对某些东西有固定的认知,你才能在你的岗位上面做出成绩。这样一来,你就长出了一个壳,一个没法增长的壳,这个东西限制着你。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小强先生》系列之《伪装》(2015)。

高仕源个人创作作品-《小强先生》系列之《宠物》(2012)。
 

在商业环境里面成长,这个壳你是必须要有的,一定要有坚固的东西,你才能在社会上不受伤害,才能打拼出来。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你自己内心的成长,不是以你的年龄为限定的,实际上是你的心态。我觉得人活着就是追求快乐,只不过每个人追求快乐的标准、途径不一样。这种成长,会带给我源源不断的快乐。

 

- 06 -
自我升级:独立思考,拓宽认知边界

 

G:为了提升自己,攻克各个门类的拍摄,你在接到一项陌生门类的CASE后,都会做哪些必要的功课?

Y:这个要分情况说。如果今天来了一个CASE,我完全没拍过,但让我明天就要拍,这种单子我就不会接了。但是如果他能给我一定的时间,我就会去找一些资料来看,自己先试拍一下,尝试一下打光的方向,把整个思路摸清晰了以后,心里面有了底气再就去拍,我觉得是ok的。

其实这里也牵涉到自己对摄影的学习思路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好像摄影学习就要跟着一个师父不断地学,这当然是一个方法。现在这个时代,资讯发达了,比较流行的是摄影师开一个课,教你怎么拍手表,怎么拍化妆品。只是,这种教法真的好吗?授人鱼,还是授人渔?

 

高仕源商拍摄影作品(2009)。

我认为摄影学习里,最关键的就是自学。我有一次和胡黎明老师聊天,他当时有一个点启发了我。大家都知道他拍汽车很厉害,但他也没有跟过什么人学拍汽车,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

他跟我说,他曾经为了研究某个光效,一晚上就站在路灯下面看一辆辆经过的汽车,光线在车身上面的各种变化,自己去想,去理解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这种效果如果在影棚里面的话,又是怎么去处理的。

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学习的能力,在我看来会比别人手把手教你更重要。

我在站酷上跟一些朋友聊天,经常有人在后台问我这张片子怎么拍的,光是怎么打的?要回答这种问题,我有一个心得,就是看业界其他优秀摄影师的拍摄幕后。跟我合作广告的公司,他们的工作人员也会经常去香港那边,和有经验的老前辈摄影师合作,他们的电脑里有时就会有一些现场的花絮、拍摄过程的记录和素材。这个时候我就会去问,能不能给我看一下?文件不用给我,就给我看一眼就行了,基本上都是可以的。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在看完他们这些幕后的东西后,有的人会感叹“原来他们是这样做的”,而我常常会感叹:“原来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注意我说的这个“也”字。

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我在看他们东西之前,脑子里其实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了,然后我才会去看他们的东西。带着解决方案去看,就能很大程度上真正加深我对这件事的认知。但是如果你之前没有经过自己的脑子,对这个事情判断的话,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精彩的热闹。
 

如果看到原来他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话自己心里面就知道了,原来我的方法也是对的,这个时候会激发你自己下一步的成长,再去想别的东西,做更深的判断。这个就是我理解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

平时,我也会对自己的拍摄做一些归纳和总结。我把几个关键点用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记下来,存在电脑里。下一次遇到同样案例的话,我打开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G:感觉今天聊了很多“道”的东西,是方法论层面的分享。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Y:哈哈,你这样说让我想起,好像是看电视剧《天道》里的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笑)

 

-end-

采访 编辑 | Geethan

图片提供 | 高仕源

高仕源(1)
商业摄影(457)
产品摄影(5)
静物摄影(181)
人像摄影(1240)
艺术摄影(58)
5
朕知道了~
2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