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专访权威摄影杂志创始人Didier

专访权威摄影杂志创始人Didier

色影无忌
迦沐梓
迦沐梓
2013-08-10

编者按:色影无忌深入2013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专访法国权威摄影网络杂志Photographie·com的创始人Didier de Fays。“我们希望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更加国际的视角,希望能帮助他们提高的更快。我也希望帮助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更加直接的表达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中国。”

  

Didier de Fays

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色影无忌:Didier de Fays老师,您好,作为法国权威摄影网络杂志Photographie·com的创始人,能讲讲您创建Photographie·com的最初想法及为什么举办此次展览吗?

Didier de Fays:Photographie·com大概是在1996年。我是从做时尚摄影开始的,当时创办这个Photographie·com是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的。数码时代到来以后,很多的年轻摄影师对于技术和观念上的改变有些无所适从,过去的摄影环境已经改变了,所以我们建立了Photographie·com来帮助这些年轻人摆脱困境。还有一个状况,纸质杂志在欧洲已经开始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能露面的机会变得更少了。所以我们就想这是一个好机会,帮助他们通过网络的途径让公众了解。

这个展览主要就是给年轻人策划的,我们希望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这次选出的艺术家有些是我们很久前就认识的,有些是近些年才发现的。我知道法国很多有天分的年轻人,我对中国也有一些认识,对意大利也是一样,我从这些国家选择了十个年轻摄影师,然后向中国的公众们展示他们的作品。为此我很认真地策划,我希望选择那些能重新建立审美标准的摄影师,所以这些摄影师都是很独特的,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拍出了新东西,这就是我为什么策划这次展览的第一个原因,他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是他们都很重要。

这些摄影师都是很有深度的,他们都有很多东西想要表达,而不是单一的陈述。你知道,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图像,如果你想要举办一个展览,那么你就要去说明展览背后的东西,当然并不是仅仅讨论这些美丽的照片,你也许知道怎么拍出美丽的照片,但是你要找出这么美丽照片背后的故事。你可以在这些照片中走走,你走在他们的思想里,他们的梦里。他们就像是一些电影制作者,只是他们的电影只是一张张的照片。

 

用不同的方式来创作

色影无忌:之前法国“才华摄影基金”项目在中国进行了青年摄影师的招募,法国”才华摄影基金”对青年摄影师作品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Didier de Fays:“才华摄影基金”主要就是鼓励摄影家用不同的方式来创作,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摄影不是只有一个方向,而是很开放的。这些摄影家都不是孤单的,摄影是一个重要的链接把这些领域都链接起来。今天的摄影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眼界开阔,今天有各种各样的传媒,有各种杂志,还有非常棒的艺术学院,所以今天可获取的摄影知识要丰富的太多了。对今天的摄影家来讲非常重要的就是看很多不同类型的摄影,并且把它变成自己的体会,具备这些文化的背景与知识储备以后你就可以拍摄出更加有力量的作品。我们也会给他们一些更加国际的视角,希望这些年轻而有才华的摄影家们能在国际上有露面的机会,能帮助他们提高的更快。

 

色影无忌:今年sipa图片社也在中国招募签约摄影师,您今年是否还有这个意向呢?

Didier de Fays:Sipa有很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美妙的故事,能在中国招募摄影师是很不错的,因为他们能代表中国在世界发表观点,我希望能从中国人那里得到关于中国的故事。当然,我已经邀请了一些有才华的中国摄影师,来年在法国举办自己的展览。

以尊重和敬意的心来表现

色影无忌:这次大理国际影会“法国十人联展”给中国的观众带来了摄影师作品,从内容上、记录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的,请问您是否已经看过了今年中国摄影师在大理展出的照片?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青年摄影师?

Didier de Fays:莫毅的作品真是漂亮,他把镜头对准了庸凡的空间和琐碎的生活物品,并且都用一种极为朴素的方式表现生活的真实。在他的影像中,被摄物端庄安静,观者似乎只需要屏息片刻,就能听到它们开口徐徐诉说自己的故事。他以尊重和敬意的心来表现被摄物,这种尊敬使画面拥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之感,而且作品也颇有市场。

莫毅作品

莫毅作品

作品链接:姜健 莫毅《此二人》

 

表达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中国

色影无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来拍照,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有些“虚假繁荣”的迹象在,你的视角呢?

Didier de Fays:因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摄影家有很特殊状况,他们与父母那一代在表达上非常的不同。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着极端自由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帮助这些年轻人更快更好地表达。因为摄影是在展示这个世界,不管是世界的真相还是世界的梦想。中国的年轻的一代比起他们父母那代来说他们与西方的交流方面更加成功。但是中国的年轻摄影家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有时受到太多西方的影响,我不知道是否能表达清楚这个意思,他们都是非常好的摄影家,有一些在法国或是意大利都有作品展出,但是他们可能太多考虑西方的视角了,有太多的创意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视角,或者是为了西方的画廊、收藏家。这个也不是问题的,但是我希望这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有更多他们自己的、更中国的视点,给西方人看到真正纯粹的中国人的眼睛来看到的中国。我也希望帮助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更加直接的表达真正的自我和真正的中国。

 

色影无忌:此前阿尔勒摄影节,与大理摄影节相比您觉得有什么不同?

Didier de Fays:鲍利辉创造了一种精神,他喜欢尝试展览一些少数派的摄影风格,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这种精神类似于阿尔勒摄影节,我认为他很棒,阿尔勒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摄影节,组织良好,专业诚恳。法国是这样的,美丽的国家,美丽的城市,友好的人。在大理这个美丽的地方,我观看照片,与摄影师们相遇,就像法国一样,因此我觉得大理摄影节非常不错。

色影无忌:那其他摄影节呢?

Didier de Fays:我喜欢连州摄影节,段煜婷创立了它,她是一个女人,她和一个法国人创立了这个摄影节,并且蕴含着很深的意义,在连州你能看到中国的历史。

接下里,Didier de Fays老师带我参观了这些摄影师的作品,分别来看一下。

Grégoire Alexandre的作品

Grégoire Alexandre的作品

这是摄影师Grégoire Alexandre的作品,他不仅是个艺术家,也是个商业摄影师。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你去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摄影师在那个时候不是艺术家,他们为了生存而拍摄,知道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为了钱去拍摄实在是很糟糕。艺术家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室当成自己的世界,他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完成自己的故事。

Marikel Lahana作品

Marikel Lahana作品

在我身后,是Marikel Lahana,她是专门拍肖像的,你可以看见很多人的脸,你可以从背景看见很多细节,但同时,她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每个摄影师都是不一样的,她带来了这些人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她走的很远,直到他们灵魂深处,直面他们的痛苦。这些照片能够让观众深入进去,让公众走进照片背后,而不光是美丽,当然,我们都喜欢美丽的照片,但是照片背后的信息是什么,这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而不是机缘巧合拍出的一些美丽照片。现在这个时代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照片,各地都是一样,可能在北京一天你能看到五千张图片,这在中国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也知道,中国对于摄影的关注正在上升,出版领域也在不断繁荣,我举办这个展览就是为了解释照片背后的信息。

Armelle Kergall作品

Armelle Kergall作品

这是Armelle Kergall。你知道我们组织的这些摄影师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天赋的,2005年,Armelle Kergall开始为每一位带有亲属关系的成员拍摄肖像。在这个庞大的有124位成员的家庭中,Armelle总是对这个无法察觉的关系拷问着,试图查找隐藏的真相。在之后的时间里,她开始绘制族谱图,聆听并观察与此有关的主题。

Emile Loreaux作品

Emile Loreaux作品

这组作品是Emile Loreaux拍摄了《淹没的头》,当我们随时随地身处在购买商品的生活模式中,这时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对这个环境或者消费场所说三道四,消费力与品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权利和图腾。Emile把巴黎的大型超市变成超级游乐场,充当演员出演每一幕剧情,用一种无厘头滑稽可笑的方式来批判大型超市真实的荒诞,,讽刺当下消费主义。

Gustavo Jononovich

Gustavo Jononovich作品

《富庶之地》(RICHLAND)是Gustavo Jononovich拍摄的关注拉丁美洲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由此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同时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进行长期关注的项目。曾在德国汉诺威lumix摄影节商获得曼努埃尔•里维拉 - 奥尔蒂斯基金会的奖项。

Lucie & Simon的作品

Lucie & Simon的作品中,人物都处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各种家庭场景里,从天花板或是空中俯瞰的视角,以绘画般的方式描绘出这些人情味十足的片断,重新创造出一个未知的视觉世界,重构起那些比例,颠覆摄影所特有的一切关于视角与景深的概念,这种视野让观者的眼睛失去了习以为常的经典观看方式。 


Mads Nissen作品

近半个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军事冲突致使了超过五百万人背井离乡,无辜的哥伦比亚人民已意识到,他们要为保全自身而不断逃亡。Mads Nissen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哥伦比亚人,他们只得无奈地逃往像波哥大和麦德林这样的大城市以求避难之所,而通常他们只能在贫民窟中容身,昔日恬静的乡村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贫民窟是犯罪滋生之地,更是那些逃犯的首选之地。这里的人毫没有稳定的家、也没有可靠的避难所。

Mami Kiyoshi作品

Mami Kiyoshi作品

摄影师Mami Kiyoshi清真美的这个拍摄项目从2003年开始,用摄影探索个人和环境,是一张张带有个人故事的肖像。当完成完对拍摄对象的职业、生活情况和理想的了解后,清真美就开始正式拍摄肖像,她的照片放大了这些故事和她个人的想象。试图挖掘21世纪的沉浸在五彩缤纷的生活和从事各式各样工作的人们的多样性、多面性。她的作品显得很有情绪化,因为她们是真实的,她倾听、观看、关心着这个社会。

Yan Morvan作品

50年代巴黎和巴黎市郊的人们是被遍街的“黑夹克”统治着,同一时间摇滚乐在法国出现,埃蒂巴克莱45圈新格式之音。当音乐已经进入这个社会的同时,消费社会也逐渐形成。很多年轻人在叛逆时期打扮成为猫王的的样子,选择美国生活之路的方式,这是最后的挑衅和叛逆。摄影师Yan Morvan记录着非常不一样的故事。

Cédric Delsaux

Cédric Delsaux

再来说说此次这个展览的Cédric Delsaux,Cédric Delsaux尝试着不同的拍摄模式,他的作品思考了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组作品他向大家展示了由于污染造成的后果,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差了,我们要保护地球。

Photographie·com

1996 年创立。Photographie·com 拥有3.5 万注册用户,以及每月20万人次的访问流量。读者多为画廊人士, 摄影类书籍/杂志编辑,图片社工作人员, 策展人, 摄影节主席, 从事影像工作的专业人士等, 为法国摄影事业的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感谢Hardin的部分翻译

相关链接:2013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专题

法国(286)
色影无忌(6045)
大理国际影会(154)
Didier de Fa(1)
专访(191)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