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林添福:用镜头回望台湾原住民

林添福:用镜头回望台湾原住民

无忌原创
满异
my
2009-09-04

        无忌网友、台湾摄影家林添福(无忌ID:林添福)长期以来持续关注台湾原住民及大陆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他用肖像摄影为台湾原住民部落保存视觉档案,在最近的大理国际影会上,《台湾原住民肖像》在色影无忌展区院落展出。该项目已进行四年,用少见的人类学拍摄手法记录下阿美族、鲁凯族、排湾族等十一个鲜为人知的台湾原住民族群生态。

        林添福多年来为《ELLE》、《VOGUE》等杂志拍摄时装大片,在二十多年前他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大陆,最近在桂林用红外线摄影打造新派山水与人体艺术的结合。也许,游走于纪实与商业的边缘,才能给林添福带来无穷的创意,在记录传统的同时,不断打破陈规。

 

 

 

台湾摄影家林添福

  

“我觉得需要用镜头来重新认识这群来自家乡的民族”


 

台湾花莲阿美族

 

        色影无忌:介绍下这组“台湾原住民肖像”吧,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台湾原住民?是你的长期项目吗?

        林添福:一九八七年之前,经常与台湾的原住民接触,也做过一些专题。一九九七年以后,拍摄的题材转向大陆,但主题依然是少数民族。
        当再度回望台湾原住民的时候,发现台湾原住民较我之前的印象,我觉得他们现在开朗了,也更自信很多了。并且开始对他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体认,而且逐渐加大了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力度。而我则觉得需要用镜头来重新认识这群来自家乡的民族。

 

         色影无忌:这组照片花费了多长时间拍摄?跑了哪些地方?

        林添福:从2005年到2009年,至今还未结束。
        走访了台湾原住民的十一个部落。大部分分布在台湾的山区与东部海岸还有※※的兰屿,还有三个族群尚未造访,有些地方曾去过多次,预计将来还会再次造访。

 

        色影无忌:你走访了这么多原住民村落,这些民族之间在细节上有哪些区别?

        林添福:台湾原住民在大陆的文献里都归分为高山族,但台湾的原住民以聚集点的解读来分,其实可以分为高山原住民与平地原住民两大类,大致都是属于南岛民族,有些来自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及东南亚。他们之间的血缘、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都不相同。

 

        色影无忌: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经济靠什么维持?有没有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林添福:相比台湾其他族群,生活状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基本上靠劳动力与部落附近的产业链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各族群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肯定有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因为很多原住民年轻人会到大都会打工谋生,也有很多当了海员,与现代世界接触频繁,影响在所难免,尤其是年轻的一代。

 

 

        点击查看无忌影展:  林添福个展“台湾原住民肖像”

 

“沟通的过程有时比拍摄还困难”


 

花莲阿美族丰年祭

 

        色影无忌:取景角度、机位有什么讲究吗?用光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法?

        林添福:取景于角度都没有刻意追求,机位尽可能让影像给人以舒缓的感觉。用光上利用了现场光线的特性,有时会用反光板来作为补助。

 

        色影无忌:为什么用黑白拍摄?是胶片还是数码?

        林添福:喜欢黑白,纯粹的感觉。胶片与数码都拍。

 

        色影无忌:与少数民族语言交流上有没有困难?拍摄时是如何与对象沟通的呢?

        林添福:语言上倒是没有什么困难,他们都听得懂普通话或闽南语,虽然他们的普通话与闽南话都不是很标准,讲慢一点还是能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拍摄时都会告知我拍照的意图并征求被摄者的同意并进行沟通,在拍摄少数民族,沟通的过程有时比拍摄还困难,但一旦他们放下了心中戒备,从心底认可了你,接受你的拍摄,就会完全配合,这时,原住民的天性便能在镜头前展现。

 

        色影无忌:在代表作《半个世纪的爱》中,你寻找中国各民族中超过50年的夫妻,这部作品由何引起?

        林添福:一九八七年的秋,我拍摄台湾花莲太鲁阁峡谷专题时,造访了太鲁阁族(当时还是归属于泰雅族)的老部落,在老部落的一个晚上一对八十岁的太鲁阁族老夫妇,讲述了年轻时被抢亲及后来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虽然我只是负责摄影,但是这个故事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并萌生了拍摄结婚超过五十年的婚姻故事《半个世纪的爱》的构想。

 

        色影无忌:好像你一直在拍摄商业作品,为什么对“族群”这个题材如此感兴趣呢?

        林添福:不对,其实我一直在拍族群的系列专题,为了生活,和继续完成我的创作追求,才转向时装及婚纱的商业摄影。

 

“大陆摄影的题材丰富多彩,自己的创作空间更大”

 

 

林添福作品《红外线摄影:桂林山水与人体艺术》

 

        色影无忌:谈谈你的摄影经历吧,你是摄影专业科班出身吗?如何开始与《ELLE》、《VOGUE》等杂志的合作?

        林添福:在校主攻美术工艺,摄影也是必修课,学生时代就热爱摄影,并立志成为摄影家。
        在台湾的纪实摄影家里面,密切关注大陆题材并长期在大陆发展的摄影家为数不多。而ELLE杂志想要用纪实的手法拍摄时装杂志的服装大片,当ELLE杂志的总编看到我拍摄的滇缅边境《独龙族的冬天》,他认为能完成他的创想在当时我几乎是不二的人选了,而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商业人像的摄影,我运用纪实的摄影经验把中国的少数民族与时尚设计师(第一次拍摄的服装设计师是日本顶尖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的设计理念融合一起,彰显出民族与时尚强烈的反差。这种影像强烈对比的冲击力在当时的时尚杂志届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后来ELLE杂志就此次摄影专题而特意办了一场个展,自此走上了商业摄影这条路。
        后来ELLE杂志的总编到VOGUE杂志任创刊总编,于是也一起加盟了VOGUE直至现在。

 

        色影无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大陆,出于怎样的考虑?接下来打算如何发展?

        林添福:我把工作中心转移大大陆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当初是认为大陆摄影的题材丰富多彩,自己的创作空间更大,一晃眼,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中间当然受了两岸关系起伏的影响,自由撰稿人的经济收入难以保证,加上有了ELLE杂志拍摄时装大片的经历,也开始注重商业人像发展,但记录中国少数民族影像变化的创念一直没有变,用十七年拍摄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半个世纪的爱》,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色影无忌:无忌曾发表过文章介绍你的作品“红外线摄影:桂林山水与人体艺术”,可否简单介绍下红外线摄影?这组作品还在持续拍摄中么?接下来打算拍些什么?

        林添福:外线摄影的基本原则其实跟一般摄影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光线照在物体上反射经过镜片到相机内成像。区别就是可见光与红外光的不同罢了。太阳光内含的光线有很多种,红外光就是其一,当阳光照在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及相机内时,其实我们已经接受到了红外光,但我们的视神经没有感应到。相机其实也接受到了红外光,但一般底片一样无法感应,传统的红外线摄影要靠红外线专用底片,而数字相机用的CCD或CMOS本身就可感应到红外线,只是在一般的状况下由于可见光的光量远大于红外光所以看不出红外线效应。红外线滤镜的作用是阻挡可见光而让红外光顺利通过,这种滤镜是用来挡住红外线的。在镜头前加装红外线滤镜后,底片或CCD便只看到红外光,这就是简单的红外线摄影原理。
        来桂林已经很长时间,想拍一组桂林山水的作品,但感觉桂林山水的拍摄手法已经僵化,都在追求气氛,围绕着比赛获奖与金牌。摄影的原创性往往被忽略。因此想用不同的影像媒介来拍出不同的桂林山水。
        这组作品现在还在继续拍摄中。
        这段时间准备好好整理这二十年来的作品。

无忌访谈(75)
林添福(9)
台湾原住民(1)
高山族(2)
肖像摄影(96)
阿美族(1)
EL(2)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