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李媚:中国的摄影教育太水

李媚:中国的摄影教育太水

无忌原创
jack
jack
2009-05-21

         

著名摄影人李媚     jack摄

  相关阅读:

专访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展人李公明

档案的大多数: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影像学试验

专题: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作为中国摄影界的“一姐”,李媚的名字不能不提.广州摄影双年展开幕式后,她就从拥挤的人群中抽身出去,偶尔找到她,也是在看展出的作品。不管是午宴还是晚宴,都很难在嘉宾里见到她的身影。


         作为第二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获得者,也作为本次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展人之一,李媚接受了色影无忌专访,最激动处,就是向中国的摄影教育“发飙”。

 

“这次的双年展很重视空间呈现”

       色影无忌:您第一次参加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怎么看待它?
       李媚:我觉得本次双年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结构性比较强。


       色影无忌:现在国内的各种双年展都每年在寻找突破,您觉得广州摄影双年展有什么新的尝试吗?
       李媚:我觉得我们这次的展览更重视展览的呈现方式,以前很多展览,比如说连州摄影节和平遥摄影节都不太重视这些,把照片往墙上一挂就完了,太平面了。实际上展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应该有个空间呈现的问题。这次虽然做得不那么完全令人满意,毕竟我们是在朝这方面努力。你看我们区隔出很多空间,针对每个人的作品做出不同的设计。比如说鲍乃镛的360度空间,就是这种尝试。我们努力用一种空间形式把作品的张力表现出来。


         色影无忌:您如何看待这次作品的遴选?
         李媚:我觉得策展人所带有的喜好是不可避免的,好在我们是一个策展人团队,我们也枪毙过很多作品。这些作品可能是有些策展人非常喜欢的,但个人的局限要靠一个团队来解决。所以在每一次讨论的时候,包括美术馆的人也加入进来讨论。在这上面大家也是在较劲,但最终服从于团队。


“我很喜欢导演文德斯的摄影作品”



         色影无忌:您是做摄影推广的,怎么看待近几年的写字的人转行做摄影,而且玩得还不错。
         李媚:我没有这种感觉。当然了,良好的文字修养是对摄影有帮助的。只要所有的文化对摄影有帮助,不光是文字写的好的人,但是我还是相信一点,摄影是一种视觉表达,既然是视觉表达,就有视觉表达的规律的,它是需要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当然我们会看到很多例子,比如有些诗人拍的不错,有些导演也拍得不错,比如文德斯,就拍得不错。我就非常喜欢文德斯的作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某种潜能激发。


         色影无忌:您怎么看待当下摄影的新生代力量?
        李媚:新生代,也就是70后,他们视觉环境好,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很多的信息资源的来源都是图像化的,可以说他们的视觉环境比6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要好得多,因此,这种视觉环境培养出来的人,我觉得无论如何,他的那种图像出来以后,可能都在及格线以上。基础的视觉表达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跟自己精神生命和灵魂有关的东西表达出来,那这个我觉得跟新生代还是老生代没有关系。不管是老的还是年轻的,我们都需要一个寻找的过程。当然,年轻的图像基础语言好了,他寻找的时间可能要快一点,这是他们比较有优势的地方。 

“我相信一个文化体系的建立,没有根源的话,迟早会出问题”



        色影无忌:能说说您对当前摄影教育的看法吗?
        李媚:我觉得当前的摄影教育很水。呵呵。很糟糕。


        色影无忌:怎么说?
        李媚:我是很希望中国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摄影学院派体系,学院派体系是什么呢?那就是从头来。在学院的人,在学摄影的开始,把最古典的,比如说干板、湿板,把银盐都搞明白,把影像的呈现搞明白,就特别重要,如果说,学院都不做这些事情的话,那以后真的就不能搞摄影了。比如昨天陈传兴讲的关于底片的问题,包括很多研究人员,大家都不谈底片,但陈传兴讲的很多东西对我们很重要,他本来是做这个的,然后查了很多资料。他的发言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摄影教育是有问题的,它应该从最基础的开始,如果没有基础的建立,上面建起来了,那也是晃动的。我们要看得到来源,而现在的东西我们看不到来源。还有很多美术学院学摄影的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可以做作品了,有的人的作品可以到画廊去,就可以出售,但我觉得这种现象还是暂时的。


        我相信一个文化体系的建立,是一定要有根源的,如果没有,它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我更愿意把他们的照片看成是图片,照片跟图片是有区别的。

        色影无忌:这次的双年展似乎更强调社会参与性。
        李媚:摄影本来就是档案,是一种视觉记忆,当然摄影的功能不全是这个,但他包括这个。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展现呢?我们本来就是要强调,作为证据和记忆的图像,所以也就更强调社会参与性。


         色影无忌:您在昨天的开幕式发言中特别提出感谢您先生对于摄影所做的贡献,是怎么回事?
         李媚:我们做《现代摄影》的时候,他是经营者,他是给我们挣钱的人,当然我也参与经营,但是我们每年要赔那么多钱,这些钱从哪里来,所以得有个经营班子,《现代摄影》当时有个经营企业——现代摄影中心,他曾经这个经营的负责人,我们做印刷,开影楼,哈哈,这些都是我们干过的事情。但现在《现代摄影》和这个企业早就没有了,他也什么都不做了。

 


关于李媚:

         李媚,女,原《现代摄影》、《焦点》杂志主编、摄影活动家、策展人
  1952年生于贵州安顺
  1969年贵州省艺术学校京剧专业毕业
  1976年从事摄影
  1983年获中国首届女摄影工作者展览金牌、铜牌奖
  1984-1993年到深圳创办并主编《现代摄影》杂志
  1988年主编《摄影丛书》(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1994-1998年创办《焦点》杂志,任社长
  2001年获“一品国际摄影节”“当代中国摄影特殊贡献奖”
  2003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艺术总监
  2003任北京爱普生影艺坊策展人
  2004年《受难者的光荣》摄影评论获中国文联年度评论二等奖
  2005年获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策展人奖”
  2002至今为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编辑图书:


  《摄影家》丛书十本,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杜英男《伦敦的日子》(获北京青年报2000年度最佳图文书)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侯登科《侯登科摄影作品集》、《麦客》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张新民《流坑――中国农业社会最后的标本》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颜长江《最后的三峡》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王瑶《后911》
  2002-2004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摄影家作品集”22本
  摄影家作品集数本

 

 

 

   相关阅读:

专访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展人李公明

档案的大多数: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影像学试验

专题: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李媚(25)
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13)
摄影教育(23)
摄影(5549)
鲍乃镛(1)
连州摄影节(32)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