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影像频道专访 > 无忌专访普利策奖摄影师格里格·马里诺维

无忌专访普利策奖摄影师格里格·马里诺维

无忌原创
shenyi
2009-04-16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展阅读: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一)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二)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三)

第五届华赛获奖作品揭晓

格里格•马里诺维个展:空建筑,种族冲突以后



【编者按】
南非摄影家
格里格•马里诺维的专访是无忌独家专访本届华赛国际评委系列之四。在此,我们将他的采访独立成篇,是因为马里诺维本身不仅仅是个曾经获得普利策摄影奖的优秀摄影师,而且也是社会人文方面的作家、纪录片导演。在访谈中,除了与我们交流了关于本次华赛的一些感受,关于摄影、写作、纪录片创作等方面马里诺维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格里格·马里诺维    shenyi/摄

 

 


  “新闻的真实性是关乎职业道德问题,不论是旋转照片还是翻转照片都是不允许的。”

 

  色影无忌:您对本届华赛的印象如何,有什么使您印象深刻。
  Greg:这是一场高水准的比赛,中国摄影师的参赛作品令人惊喜。在我之前看到的一些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中,很少有特别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但是这次的比赛令我大大改观。

 

  色影无忌:您如何评价此次比赛的得奖作品,都是在您预料之中的作品么? 有没有一些作品您觉得应该得奖但是最后却没有出现在得奖名单里。
  Greg: 还是有一些的,但是这和评审体制的本质有关,是很正常的,任何比赛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评委团的评委审美各有不同,不是一个人的选择可以决定结果的。还有一些组照中的个别单幅,他们虽然很出色,但是由于整体组图的故事性很差,所以没有出现在最后(单幅)的评选中。

 

  色影无忌:有没有什么作品引起过评委们的争议,最后结果是如何的?
  Greg:有啊,你不在现场么?你没有看到评委们为了各自意见打得不可开交、头破血流么?……哈哈,和你开个玩笑。事实上,整个评选中只有那张横片竖放的《芭蕾女孩》引起了争议,我想你从Michele和其他几个评委那里已经听说了。我为此感到困惑,我认为那样的作品是不应该出现在比赛中的。后来我们核对了比赛的规则,有一条规则说了“不接受用电脑技术人工修改制作的照片。”很显然,这张作品违反了这一点。但是评委会经过讨论后,仍然同意了。

 

  色影无忌:那您认为新闻工作者使用photoshop的尺度是什么?
  Greg:photoshop就好比过去的暗房。新闻记者使用photoshop相当于以前在暗房冲洗照片,只要最基本的步骤就可以。而且,新闻的真实性是关乎职业道德问题,不论是旋转照片还是翻转照片都是不允许的。

 

 

  “除了《芭蕾女孩》,还有一组金奖照片我也很不喜欢。”

 

  色影无忌: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得奖作品您个人是有质疑的?
  Greg:还有一组照片,我个人很不喜欢,但是最后得了奖,而且是金奖。

 

  色影无忌:您能告诉我是哪一组照片么?
  Greg:可以。是Brent Stirton 的作品(注:关于非洲原始部落生存现状的系列作品)。我个人不管是从伦理上、道德上、情感上都很不喜欢这组照片。我认为作者利用了拍摄对象,不论在道德上还是影像上都是可疑的,我很厌恶这样的作品,但是其他评委很欣赏,它最后获得了文化及艺术类新闻组图金奖作品。

 

 

 

 

 

文化及艺术类新闻组图金奖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 Brent Stirton/Getty Images

 

 

  色影无忌:那其他评委有没有说他们为什么喜欢这组照片而且给它金奖呢?
  Greg:照片亮丽的颜色,而且是题材鲜有,是关于濒临灭绝的原始文化。我想这是不同品味的缘由,是个人的选择,只是我个人不太喜欢。

 

  色影无忌:您曾经也做过荷赛的评委,您认为两个比赛体制之间有什么不同。
  Greg:荷赛的参赛人数太多,虽然和华赛一样都有事先的筛选,但是最终入选需要我们评委评选的作品仍然很多。我记得有一年一个摄影师递交了900多幅作品,但是规则上并没有说不能这么做。所以我觉得虽然荷赛的影响力大过华赛,但是目前来说,我认为华赛的总体参赛水平是比荷赛精炼的。

 

 

 

  “看待不同组别的照片需要用不同的思维。”

 

  色影无忌:据说华赛之前的筛选会去掉很多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您认为那是不是主办方有意为之?为了让华赛看上去更加“国际化”而不是一个中国国内的比赛?
  Greg:参加华赛的中国摄影师确实比荷赛多很多,这个很正常,因为是在中国举行的。而我认为,我们淘汰作品并不是从数量上来判断与平衡的,而是从质量上的考量。所以说那些被淘汰的作品并不是因为他们来自中国,而是因为他们不够优秀。

 

  色影无忌:您评判照片优秀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Greg: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对于不同的组别我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譬如我对于一张纯肖像照的评判会比新闻性质的照片宽松很多。不同风格的照片具有不同的效应,所以观看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在评选中你不能“一根筋”看到底,看待不同组别的照片需要用不同的思维,你必须了解到这个组别对摄影师提出的要求是什么,照片中相应的,应该呈现的是什么。

 

  色影无忌:我注意到很多得了华赛的作品之前已经参加过荷赛并且得了奖,只是可能在荷赛得了二等奖在华赛得了一等奖,您认为华赛的结果有受到荷赛评选的影响么?
  Greg:其实比赛就好比买彩票,同样的作品在这个比赛得了一等奖在另外一个比赛可能只得二等奖甚至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不同的评委团,不同评委的审美导致的结果不同——而这是你无法控制的,甚至我们评委自己也无法控制。所以我认为可以看作是运气问题,和比赛本身没多大关系。
  至于有没有受到荷赛结果影响,我想评委们确实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个人来说避免观看荷赛的得奖作品,避免受到影响。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要小心,不能因为我在其他比赛中已经看过同样的作品,出于我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而影响我在华赛中对于这些作品的评判。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p#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以将影像用得好似一把有力的斧头,也可以像一根纤细的牙签。”

 

  色影无忌:通过这次比赛的评选,您对中国摄影师的整体印象如何,您认为中国新闻摄影的优势有哪些?还有什么不足是需要改进的?

 

  Greg:我认为外界对中国的摄影师一直以来由于不了解而存在着一些偏见。但是这次作为华赛的评委,我对整个比赛中国摄影师反映出来的整体水平感到惊讶。很多新闻大事件都是由中国的摄影师来报道的,水平非常高,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我想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在多年以前,在荷赛你很难想象一个中国摄影师可以得奖,而现在却不同了。这不仅仅因为中国这边有大新闻发生,而是中国社会、科技、经济的变化聚成了一股力量,给中国摄影带来了改变。另一方面,中国也有许多传统的摄影艺术家,我看过他们拍摄的许多美妙的经典作品,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全是关于新闻事件,但是我很喜欢。我很喜欢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一书,我推荐中国摄影师读一下,这是一部令人惊奇的伟大作品。
  所以说,中国有着优良的摄影传统,但是也曾有过摄影师自由言论上的限制,但是这些现在已经在改变了。我发现一些中国摄影师的目光很犀利,他们关注社会与个体的关系,担当起了新闻摄影师的责任——给不能说话的人说话的权利,给无助的人以力量;揭示社会的不公平之处,揭示人与自然的平衡与不平衡。这是中国新闻摄影师的责任也是全世界新闻摄影师的责任。
  同样,作为曾经有着悠久摄影历史的国家,我想将中国和孟加拉国做个比较。之所以选择孟加拉国,是因为这个国家近几年来涌现了许多令人赞叹的摄影作品,虽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称之为“伟大”,但是都是吸引人的。我认为中国和孟加拉国都在经历一个摄影的革命时期。不过相对来说,总体上孟加拉国的摄影师的作品更直接,具社会批判性,而中国的摄影作品整体上表达更微妙,更含蓄——我想这可能和文化、历史有关。不过我想说的是,把影像成为一种带有政治意义的工具时,你可以将它用得好似一把有力的斧头,也可以像一根纤细的牙签。

 

  色影无忌:在这次比赛中,您觉得中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像把斧头呢还是一根牙签?
  Greg:我还是看到有很多犀利的、具有一定社会批判性的参赛作品。有一组彩色作品以广州的制造业工厂大规模地倒闭为题材,我觉得作者以一种审视的眼光关注了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在经济改革下受到的冲击。还有一组黑白作品是关于外来人士来城市找工作的题材,也是一组非常强有力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有社会意义的,是引人思考的。

 

  色影无忌:还有哪些方面是新闻摄影师需要提高的?
  Greg:对于照片的编辑能力!我想Michele和David也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不再详述了。我想说,学会拍照可能很快,但是学会编辑图片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里的编辑是指如何“选择”照片。当然了,这种选择是在不扭曲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

 

 

  没有人是客观的,石头才是客观。

 

  色影无忌:您如何看待新闻的“真实性”?
  Greg:真实性是个危险的词,是个终极的问题,没人能回答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真相不只一个,真相有很多个:无数的工人失业是真实的,儿童被拐卖是真实的,人们在地震中丧生也是真实的。但是,其实影像上要表达绝对的真实是不可能的,作为摄影师,我们只能说我们做到最大程度的“诚实”。我们最“诚实”地选择拍什么、去哪里拍;选择什么时候按下快门,选择如何呈现眼前的现实。

 

  色影无忌:每当一次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一定有很多摄影师都会拍摄类似的题材,譬如今年,我想您一定在评选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地震、奥运会、雪灾等题材的作品,那么您觉得什么因素能让一张照片从数千张同题材的照片中脱颖而出呢?

  Greg:排除那些技术上的问题,我认为摄影师对于事件的“诠释”能力很重要。摄影师必须有能力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观点。人们常说摄影师应该保持绝对的客观,要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地记录客观现实。但我觉得那是不对的,我认为摄影师的主观性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照相机才是机器;我们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我一直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摄影师,我觉得假装客观是很可笑的,谁是客观的?没有人是客观的,石头才是客观。

  所以说,做一个有主观性的摄影师,但是一定要诚实;在展现对象的同时也展现你的观点与你的个人品质。

 

  色影无忌:我知道您有一张照片曾经被美国摄影杂志选为年度“最令人恐惧的照片”之一,当然,编辑选择您的图片是因为您对于恐怖事件有一种不一样的诠释方式,您能否谈谈这张图片的拍摄。

  Greg: 你可能要等上一辈子才能拍到一张那样的照片。 即使是这样的场景都是难得一见的,更别说你正好有一台相机在手,并且能拍下它,所以说,我是幸运的。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没还有自动对焦,我用的是佳能的全手动胶片机,一个定焦镜头,这就是我当时的设备。但是这个场景就在我面前发生了并且被我拍下了。我想这样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另外我觉得摄影师对于照片的诠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精神状态,比如一个摄影师到达地震灾区或者冲突地点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拍出来的照片感觉应该是不同的。

 

 

  我不保证事情的真相是否如照片呈现,但是我保证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看的。  

 

  色影无忌:我注意到,你在拍摄时经常使用短焦镜头,这就意味着在你拍摄那些暴力冲突场景时,你不得不距离拍摄对象非常近,您在拍摄时心理上是什么感受,那些被拍摄对象面对镜头又是如何反应的?

  Greg: 用短焦镜头可以更忠实地记录现场,原因有两个,第一,当你用短镜头拍摄时,你个人必须和被拍摄者站在一个非常近的距离,那么不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或者情感上你都更靠近被拍摄对象,这样你才能更真实地去展现当时的场景。第二点,是拍摄之后才悟到的感受,那就是,当我十分靠近被摄者之后,从心理上我就没有那种旁观,或者说利用被摄者的感觉——当然了,事实上我或许还是利用他们来获得影像,但是至少心理上我不会那么内疚,因为在那一刻,我和他们离得非常近,我和他们是一起的,面临得危险是一样的。

 

  色影无忌:当您近距离地靠近拍摄对象是,您会不会摆布拍摄者?让他们根据您的拍摄期望来摆出一些动作?

  Greg: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一个经常亲历冲突现场的摄影师,有一点我可以保证,我是从来不会去导演这些现场,也不会要求被摄对象为我做任何事情。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现场直接去记录这一切。在这些拍摄过程中我曾经也受到过威胁,甚至受过伤,也因为拍摄而被驱逐出某些国家。但是尽管如此,我一直保证拍摄的一种诚实,绝不导演,虽然我不保证事情的真相是否如照片呈现,但是我保证你们看到的就是我看的。我在美联社的耶路撒冷当过首席,之前也在南非的一个大报当过编辑,有20多个摄影师为我工作,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有个准则,绝不容许自己或者我的摄影师进行摆拍,一旦被发现,肯定是立刻被解雇的。

 

 

苏丹的小女孩  Kevin Carter/摄

 

  色影无忌:我们都知道凯文卡特拍的那张苏丹小女孩的照片曾经引起舆论的轰动,人们质疑他当时应该放下相机去救女孩。最后卡特也因为舆论的压力而自杀了。不知道您拍摄时有没有这种道德上的困惑?您如何取舍?

  Greg: 凯文卡特是我的好朋友。我想分两部分来回答你,第一,确实我的照片大多处于生死冲突之下,所以我一直面临着你说的这种局面。和凯文在拍摄女孩和老鹰时的处境一样,我也是经常成为生死杀戮这样一个悲惨世界的目击者。每一次你会做不同的选择,有的时候你选择救人,有的时候选择拍摄,有的时候你满意你的选择,有的时候你并不满意。但就我来说,不管我做了什么选择,我都认同我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微妙的过程。 在凯文的那张照片公布之后,人们大致有这么三个疑问,第一,现场的状况究竟如何,女孩是否被秃鹰威胁,第二,作为摄影师你做了什么,第三,这个女孩后来结果如何。对于凯文的选择,有些人赞同,有些人反对,凯文也因此受到了极大地精神折磨。

  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因为去救人而失去了很多拍好照片的机会;有的时候我也选择了拍照而没有去参与救人。就凯文那张照片来说,我个人观点是,如果他当时选择去救女孩而没有拍下这张照片,也许,全世界的人们就没有机会知道在苏丹发生了什么事情。

 

 

  “任何特征的人都可能成为成功的新闻摄影师。”

 

  色影无忌:你先前提到了精神状态问题,您认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Greg:全世界有形形色色的新闻摄影师,有非常敏感的,有非常冷酷的。任何性格,任何特征的人都可能成为成功的新闻摄影师,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唯一一点共通的特性,我想可能是“好奇心”。当然,还要有执着的精神,要有“怀疑精神”,摄影师要有敢于揭露并且纠正那些不正确的事情。

 

  色影无忌:这是否就是摄影师的一种责任感?您觉得您的责任感是什么?
  Greg:是,我的责任就是去展示,去记录。有的时候你看到一些事物,会有一种渴望去保留他们。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你自己保留,有的时候是为了展示给他人。

 

  色影无忌:您如何看待现今纸媒的状况?您知道西方不断有多家纸媒关门倒闭。
  Greg:这是一个谜。对于那些电子传媒已经很普遍的发达国家,报纸的生存确实是很困难的,但是有些国家,报纸仍会长时间地存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是表现方式的改变,而不是新闻内容上的改变。但我觉得对于多媒体的商业需求似乎被人过分地强调了。但是我还是很关注像佳能5D II这样具有叙事功能的相机的发展趋势的。

 

  色影无忌:您认为照片会被视频取代么?
  Greg:不会。静止影像将外界发生的动态都在一张或者一系列的静态中表现;而电视则是记录一段时间的动态,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表现方式,两种叙事的方式。他们是不冲突也不会重复的。

  我看到一些视频用的是成千上万的静态影像做成动态的效果,我不知道那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不用一台摄像机架在那里,设定好录像时间,最后也可以成为这样的效果,而且简单的很。

  由于数码技术的发展,我们曾经一度担心那些专业摄影师会不会被业余爱好者取代,但现在看来似乎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发生;后来我们又担心活动影像会替代静态影像,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只不过像5D II这样的相机的诞生,给了我们多重的机会,可以在拍摄静态影像时也能拍摄动态的视频。  

 

  色影无忌:您绝不觉得现在的一些新闻视频虽然能在第一时间抓人眼球,但是很快就容易“丢失”观众的注意力?
  Greg:那一定是制作不好的视频,为什么一部好电影即使有2个小时,仍然有人观看呢?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p#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谁规定了人们只能看1、2分钟的新闻视频?”

 

  色影无忌:您说的是电影,新闻视频也能做到这点么?
  Greg:当然可以的,我曾经目不转睛地看过一个多小时的新闻视频报道,只要它是制作精良的。人们或许觉得一张出色的照片更有“深度”一些,因为能引人思考,但是其实一部伟大的纪录片同样也是可以有深度的。我们不能把一张优良的照片和※※※※※※※上的一部垃圾视频短片做比较。

 

  色影无忌:您认为新闻视频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么,现在大部分的新闻摄影几乎都控制在2分钟之内。
  Greg: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谁规定了人们只能看1、2分钟的新闻视频。就好像你下载一部电影,你会只下载其中的2分钟呢,还是想全部看完?道理是一样的。没有人说你只能做1、2分钟的劣质新闻。除了那些会议记录,现场报道,新闻报道也可以有一些有深度的专题。

 

  色影无忌:您何时开始投身纪录片创作的?为什么?
  Greg:1999年开始的,只是想做一些新的尝试。我做了几年电影之后还是回到了摄影。不过目前我也有一些拍摄电影的构想,也正在和一些机构商量拍摄计划。我喜欢不同的尝试,你知道,除却电影和摄影,我也写书。

 

  色影无忌:您会不会觉得电影制作是个团队合作,而摄影更倾向于个人创作呢?
  Greg:还行,因为我拍摄的都是纪录片,所以基本也都是我一个人在创作,有的时候我的妻子会帮我。

 

  色影无忌:您认为您的纪录片是属于社会运动纪录片么?(Activist Documentary)
  Greg:这点我不太确定,虽然我的纪录片很多是社会题材,但是我的大部分片子只是一种纯粹的记录与展示。而大部分社会活动纪录片的作者都希望达到一种政治宣传的目的,或是呼吁一种改变,但我并不希望人们看了我的片子之后上街※※,我的片子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我好奇心的一种纯粹记录,并不是号召变革。

 

 

  “我热爱阅读,非常地热爱。中国摄影师应该多看本土文化的书籍,了解自己的背景。”

  色影无忌:您曾经提到过写作是一种情绪的出口,是一种安慰,您是何时开始写作的?
  Greg:是的,曾经一度确实如此。(注:Greg曾经长期亲临暴力冲突现场拍摄)一个人,如果不去看心理医生的话,是很少有机会挖掘自己的回忆、情感与理智的,而写作变成了我的心理治疗师。因为说认真的,我觉得我是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的人(笑)。

  当然,我的写作也不完全是为了情绪的宣泄,就好像摄影和电影制作一样,我为我感兴趣的事物写作,这只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我能画画,我也会选择画画来表达。如果我能唱歌来表达,那也是很棒的,只不过我没有那些技能,所以我用我所掌握的技能来表达。不同形式的表达并不是互相冲突的,而是使得对象更为丰满。

 

  色影无忌: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或是纪录片导演?

  Greg:我没有研究过纪录片,我喜欢看娱乐电影(笑)。 其实我现在很少看影像作品,但是我热爱阅读,非常地热爱!我喜欢的作家有Joseph Hiller,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是很非凡的。还有一个摄影师Gilles Perress也对我启发很大 ,他的书《Telex: Iran: In the Name of Revolution》是本令人惊叹的书,虽然我买那本书的时候对摄影并不感兴趣,但是那本书在情感上对我有很大的震撼,之后我和他成为了朋友。
  另外,我很喜欢看小说,因为纵使它是虚构的,但是是“真实的”,它关乎真理。

 

  色影无忌:您觉得您的摄影创作会受到这些阅读的影响么?
  Greg:我想多少有点吧。我不是一个能分析自己作品的摄影师,我只是去拍。但是无疑,阅读不仅给我摄影灵感,同时对我的生活也有启发。

 

  色影无忌:当您在从事个人创作时,风格上会不会受到新闻摄影的影响?
  Greg:我的个人创作与新闻摄影还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照片的内容不同,用途也不同。
  我拍照时一般会拍两张,一张为了工作,一张作为个人作品,有一次我给时代周刊送稿,有两张照片,内容几乎相同,但我个人其实喜欢黑白的120,而对方喜欢彩色的135那张。可见,我个人的审美和工作上的审美还是有些不同的。

 

  色影无忌:您对中国的摄影师有什么阅读的推荐么?
  Greg:我认为对于中国摄影师来说,阅读本土的书籍是很重要的,它能让你更明白你的出身背景,比如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是必看之一,这无关乎政治立场,也不论你是个人摄影师还是政府雇佣,这本书的深度,以及作者长期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下,一直坚持投入大量的精力拍摄这样的照片,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每一个摄影师都应该学习的。

 

  色影无忌:如果有一天您来中国做一个拍摄计划,您会关注什么对象?
  Greg:这个很难说,中国地大物博,有那么多素材都吸引我,而我自认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想如果拍的话,可能看起来画面还不错,但内容深度上一定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的。这方面我想中国摄影师会做的比我更好。

 

 

  “数码时代,人们丢失了思考的习惯。”

 

  色影无忌:你有多少相机呢?一般喜欢使用什么相机?
  Greg:我有很多,大概有100多近200台吧,大多数都是老相机,新相机不多。我基本上只有2台数码相机的机身,比如Canon的5D。我没有用过5D II,我喜欢它的一些理念,不过由于这项技术是新兴的,我持观望,等待下一版出来。

  另外,我喜欢Nikon的镜头质量,不过,更喜欢Canon相机的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Nikon感觉上有点像强迫你去拍摄照片,而我喜欢快门系统和对焦系统分离式的设计,这点Canon更胜一筹。
但是这些数码器材都是一直变化的,这三年这个牌子是领军,后三年就是其他牌子,说不定下一个将会是Sony的天下,谁知道呢?所以我更喜欢胶片机,我觉得更简单易懂。在数码领域,相机的品质可能很重要,但是在胶片方面,我常看到用很普通的胶片机拍出来伟大的作品。
  我的第一部相机是Nikon FM,我还很喜欢Mamiya 6的测距连动,我喜欢Leica, RolleiFlex,老式佳能胶片机。
  找到你喜欢的相机去拍照,重要的是你拍什么,而不是你用什么相机。

 

  色影无忌:最后一个问题,您曾经使用过胶片摄影,现在也使用过数码,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Greg:数码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拍照更简单了,技术上的问题被解决了,但是同时人们也丢失了很多。丢失了拍照的质感。人们可能很容易得到一张技术上可以接受的照片,但是质感方面却是缺乏的。不单是质感,同时也丢失了思考的习惯。我一直鼓励人们不要用测光表,用全手动相机拍照,不然他们不会明白光学,而对于摄影来说,这是最基础的知识。

 

 无忌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展阅读: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一)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二)

独家:专访华赛国际评委(三)

第五届华赛获奖作品揭晓

格里格-马里诺维(1)
普利策奖(12)
华赛(21)
无忌访谈(75)
南非摄影师(3)
0
朕知道了~
0
呵呵
玩打地鼠呢?
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