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器材频道烧机 >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
[英]迈克尔·弗里曼
小吞
2009-10-21

  二.格式塔感知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 创立于20世纪初期的奥地利和德国,它的部分观点(例如观察到的物体会在大脑中形成相似形状的踪迹)在长期以来不被接受,但是它在视觉认识方面的方法却日渐重要。

  现代格式塔理论采用了整体分析法来感知,其基本观点是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之和,它认为在观察一个场景或图像时,大脑从识别单独的元素到理解整个场景,这之间有一个突然的跳跃。这里的两个概念—重视影像整体的更大含义和突然而直觉地理解它—可能在一开始与我们所了解的人们如何看图像的过程不同。(关于这个原理,即我们连续快速移动眼睛来建立一幅图像,然后转移到兴趣点,将在第3章的“曲线”部分更深入地探讨。)然而,在现实中,格式塔理论已经能够适应实验性研究,而且尽管它的断言有时有些含混,它能为复杂的感知过程提供一些有效的解释。它在摄影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的组织原理,这是本章和下一章所提到的很多影像构造原则的坚实基础。

  德语单词Gestalt没有很好的英语翻译,但是参考句式“某些东西被gestellt”的意思是被“摆好”或者“放在一起”了,很明显与构图相关联。作为一种理解感知过程的方法,它提供了一种与计算机和数码影像使用的那种原子化的、一步一步的迭代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它强调洞察的价值。格式塔的另一个原理是“最优化”,强调清晰和简单性。与此相关的概念是pragnanz,即精确性,指的是对影像整体的理解(掌握影像)仅需要最小的努力。

  对页表中列出的格式塔组织原理,可以解释摄影中的图像元素,例如线条、点、形状和方向等,在观众的大脑里以什么方式整合在一起,影像的生命力和平衡感又是怎样被理解。最重要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原理之一是所谓的闭包(closure),通常可用著名的卡尼莎三角形(在后文解释)来描述。我们常常在摄影中看到这个原理的应用,比如构图的某个部分暗示了某种形状,而这种感知出来的形状又有助于构成影像的结构。换句话说,隐含的形状可以强化构图,帮助观众感知。摄影中最常见的“闭包”形状是三角形,但是对页给出的例子是更为少见的双圆形。

  正如我们将在第六章拍摄过程中更详细探讨的,创造和观赏一张照片大量用到了理解一个场景或者一幅影像的原理,以及尝试将视觉输入归入某些前提假设,以解释其之所以如此的原理。格式塔理论的要义是重新组合和构造视觉元素使之成为具有整体含义的影像—这也被称为“phi现象”。然而,虽然格式塔理论被用于指导设计—例如用于消除困扰,加速认识(图表、键盘、计划,等等)—在摄影中它也同样能担当对立角色。

  我们将在第六章看到,设法让观众慢慢观赏一张照片有很多好处,例如发现惊喜或者让他们更深地沉入影像(贡布里希《Beholder’s Share》,第5章“清晰或模糊”部分)。举例来说,突现原理(见下页表)可用来解释大脑怎样在突然的瞬间领会了照片里某些隐藏的含义(我们将在第5章“延迟”部分中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通常来说,在展示信息时,不应该让观众的大脑费力工作,但是在摄影和其他艺术中,这也许是对观赏的奖励。



▲卡尼莎三角形

  这是最常见的关于闭包的演示,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sza设计。这里只有三个含楔形切割槽的圆,但是眼睛看到的却是一个三角形。

猜你喜欢